襄汾县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纪实

2021-10-23 09:48: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县委书记乔飞鸿赴一线抢险救援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林靠前指挥,从严从细从实落实防汛举措

县级领导带头捐款助力防汛救灾

人民子弟兵突击为群众抢收玉米

电力公司第一时间抢修电力

应急救援,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帮助农户抢收玉米

清洗淤泥,恢复城市靓丽街景

  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场大考,来自襄汾有记录以来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

  降雨间隔时间短、持续时间长、叠加效应明显,截至10月9日,全县降雨量达1056.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37%,特别是9月份以来降水量为548.8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619%。强降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城镇内涝、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企业停产,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面对降雨时间长、累计水量大、覆盖区域广、风险隐患高的严峻形势。襄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防汛调度工作会议精神,全员发动、一线备战、毫不松懈,提前应对汛情,超前防范灾情,及时组织救援抢险转移群众,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时间,襄汾防汛抢险不平凡的历程,去领略襄汾各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的初心情怀。

  防汛抢险!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进入汛期以来,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准备,襄汾县坚持把防汛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坚决扛起防汛责任。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安全生产例会、专题防汛会,对全县防汛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今年以来,襄汾出现8次强降雨过程,县委书记乔飞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林多次带队、下沉一线,检查地质灾害防治、防汛、应急值守工作,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防汛以及防治措施,详细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避让和安置工作,指导检查全县防汛安全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四套班子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特别是国庆假期期间,放弃休息,全部深入包联乡镇、分管行业领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文件21个,启动Ⅳ级响应2次,Ⅲ级响应2次,Ⅱ级响应2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期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双指挥长每天召集气象、应急、水利、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消防大队、社管委等部门会商研判、科学调度、通宵作战。

  各乡镇、各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和险情变化,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指导、督促广大群众和企业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

  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汛举措,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战风斗雨的强大合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范避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襄汾县坚持“人民至上、避险为要”,各部门未雨绸缪,全力做好各项防范避险工作。

  县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每天制作《襄汾县防汛会商专报》,每3小时发布雨情信息及短临预报,累计发布重要气象信息22次,雨情公报171次,气象快报88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9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5次。对汾河、两峪、县城“三沟”上游、8条主河沟、2个水库、3个淤地坝和5处水位监测站、4套气象自动站等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监测。90余名干部职工连续奋战在汾河防汛一线,24小时在岗值守,昼夜坚守在52.27公里的河道两侧,用责任和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县自然资源局对4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滚动式、地毯式排查,排查隐患点194个。特别是对地质灾害点紧急避险群众实行“双锁”“双认定”机制。即村委会一把锁、住户一把锁,险情未解除前严禁任何转移人员私自返回。同时,严把避险人员回迁关,采取“双认定”机制,即通过地质、房屋鉴定专家认定后方可回迁,确保群众有序、安全回流,做到了应撤尽撤、不漏一人,妥善安置、无人员伤亡。

  县住建局、社管委对县城区低洼地带、老旧房屋、三沟两峪沿线及入汾口和排水防涝设施、县城主次干道、桥涵及雨水井箅、井盖开展昼夜巡查,严防死守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环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水情变化,确保汛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遇突发情况能及时有效处置,坚决做到汛期不停、巡查不止、人员不退。

  县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局、公路段每天出动20多辆车160余人,对国、省、县、乡道路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受损道路,通过设置警示标识、监测、疏导等方式,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县应急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持续加强地下非煤矿山、尾矿库防汛安全检查,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襄汾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防汛应急机制,调度、供指、运检部门协同,提前对受涨水影响严重的区域采取主动停电避险措施。抢修人员彻夜不眠,坚守岗位,按照要求对故障点进行抢修,沿线巡视受灾区电力线路,水涨到哪里,便将电停到哪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各乡镇对老旧房屋、低洼地带、排洪渠道及周边等危险区域进行排查,对跨排洪渠的大、小道路进行管控,并持续关注贫困、低保五保、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确保撤离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10月6日,汾河洪峰过境,襄汾制作《安全提示》,对汾河沿线51个上坝路口全部实施管控,汾河23处机电灌站看护人员全部撤离;对汾河东西两侧受威胁群众、车辆进行了疏散、撤离,严禁人员进出;对北大街、振兴路等重点路段,进行封闭管控,严禁车辆驶入;对9座跨河主要桥梁,专人进行把守,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沿河6个乡镇,成立巡查监测小组,昼夜监测,巡堤查险。果断落实“关停撤避”措施,设立警示标志944处,关停非煤矿山54座,关闭景区2个,停工在建工程18个,专人把守重要地点232处,转移群众3508户9044人。

  国庆期间,襄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外出报备和事故信息报告等制度,特别是值班领导要在岗带班、机关坐班,确保遇到突发状况,第一时间高效、有序处置。全县35支1100余名抢险救援力量在岗待命、随时应战;无人机、橡皮舟、冲锋舟、抽水泵、大型机械、编织袋、木材等防汛物资,全部预置一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立足汾河襄汾段2000m3/s洪峰过境,确定了4个撤离避险范围、2个蓄滞洪区和责任部门,全力以赴保人员安全、保堤坝安全、保县城安全。

  同时,襄汾制作地质灾害“五步避险法”、《如何识别山体崩塌、泥石流?如何防范?》科普文章等宣传资料,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全面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奉献爱心!汇聚各方强大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大范围连续降雨,降水过程密集,严重影响秋收进度和秋冬播种。

  10月9日,临汾市连发《关于做好全市当前救灾减灾工作的通知》《临汾市农业减灾救灾抢收抢种若干措施》《临汾市应对洪涝灾情防止因灾返贫的十条措施》三个文件,出台30条硬核措施在全市开展灾后重建自救。

  襄汾第一时间通过掌上微襄汾、电视、网站等渠道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全县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切实感受党委、政府的温暖,重新树立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动员全县上下全面开展灾后重建。

  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助力防汛救灾爱心募捐倡议书》,县四套班子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踊跃献爱心、送温暖,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形成了捐赠热潮和抗灾救灾强大合力。

  第十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心系襄汾灾情和受灾群众,向襄汾红十字会捐款10000元,支援家乡防汛减灾和灾后重建。

  县委书记乔飞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林等县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企业及社会各界纷纷带头捐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受灾群众的深切关怀。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捐赠1000万元。亚新钢铁集团董事会捐赠500万元。山西新金山特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500万元。襄汾万都村镇银行全体职工捐款5万元。尧舜馗热力捐款5万元。云鹏制药捐款5万元……

  截至10月21日,襄汾已累计收到各类捐款2200余万元。

  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开展抢收抢种和技术指导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突击为驻地群众抢收玉米,一天的时间完成150亩玉米地的抢收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优秀作风。

  农业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如何将受灾玉米有效颗粒归仓,做好灾后生产恢复与下一茬农作物的栽种工作指导。

  灾情面前,襄汾县委、县政府与全县人民,迅速行动,众志成城,踊跃献爱心、送温暖,风雨同舟、携手并肩,形成捐赠热潮和抗灾救灾强大合力!

  专班专人!灾后重建有序推进

  按照科学、安全、高效、有力的原则,襄汾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下设12个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县级领导担任,负责具体指挥调度,协调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突出做好灾情统计,隐患排查除险,道路抢修,水利设施抢修,水、电、暖、气、通信等基础设施修复,受灾群众安置帮扶,农业减灾工作,转移群众撤避和回迁,灾后环境卫生整治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灾后重建和舆论引导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襄汾县各部门严防死守,抓好民房安全隐患、基础设施排查,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明确专人值守,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快速精准调查核实灾情,对农作物、农村房屋、道路设施等受灾数据,进行逐项统计上报。

  抓好灾后损毁工程的修复加固工作,襄汾重点对水、电、气、道路等重要设施进行抢修加固,制定水利设施修复方案,做好排水设施的排查修复,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电力、供水、供暖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减损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粮。襄汾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出击,积极应战,把“双减双抢”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种足种好。

  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乡镇一线,帮助群众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组织群众抢收抢种,全面降低因灾损失,把秋粮收回来,把种下去。

  县农机中心做好704台玉米收割机、3009套拖拉机和小麦播种机的调试工作,为全县群众抢抓农时、收割秋粮和播种小麦提供坚实保障。

  开通理赔绿色通道,襄汾农作物受灾理赔对接工作接续推进,农业保险专家第一时间深入查勘现场进行定损,简化保险理赔审批手续,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最大限度降低投保农户受灾损失。

  截至目前,襄汾已调配玉米收割机704台、拖拉机和小麦播种机3009台(套),收获玉米10.4万亩,播种小麦5万亩。道路抢通方面,令土线南垣村段现已抢通,其余4条中断道路全部规划绕行路线,正在抓紧抢修。水利设施方面,受损425处,现已修复355处,剩余70处正加紧修复。市政设施方面,完成117处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修复,修复下沉道路80余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200余米、清理淤泥1万余立方米。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对632头牲畜、59100只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疫情发生。同时,扎实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受灾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全县54座非煤矿山已恢复26座;2个景区全部恢复;18个在建工程全部复工;封闭、管控涉水公路路段、桥梁6处,现已恢复1处;回迁群众3406户8885人。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遭遇有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中,襄汾全县干部以前所未有的担当和勇气,坚守最险处,战斗最前沿,向险而行,逆水而进,以“雨”为令、闻“汛”而动,第一时间紧急部署,层层落实防汛责任,细化防汛措施,以担当和责任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铜墙铁壁,展现出勇敢坚毅的襄汾力量。(文斌 王昕 晓路)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