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摩
治理有效
欢乐田园
农旅融合
乡村新气象
临汾新闻网讯 冬日吉县,寒意渐浓。
秋收冬藏,在广袤的吉州大地上,处处孕育着新的生机。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前不久在吉县圆满召开,来自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齐聚吉县,观摩吉县上东村苹果“双脱毒”矮化密植高新示范园、林雨村数字乡村建设、真村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和一产固投项目建设等,学习吉县“积分制、清单制”助推人居环境改善、助力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
走出去,开拓视野。学回来,落地实践。2023年,在乡村振兴的崭新赛道上,吉县锐意创新、奋力争先,党政领导班子带队外出考察学习、招商引资,制定印发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力求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上打造吉县特色,树立吉县样板。
农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距离吉县城区6公里的上东村高新科技示范园里,10余名村民正在矮化密植果园里给树体涂抹防冻液。这里的苹果品种主要有宫藤富士、秋映、美味、爱妃和嘎啦,园区还建设了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智慧果业系统。
2022年,上东村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提出了“一轴三区九组团”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初步形成上东乐耕、上东亲子、上东乡愁三个核心板块,打造出萌宠乐园、花艺工坊、特色采摘园等特色产业。该村明确“用好扶持资金、盘活集体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欢乐田园、趣玩上东”发展定位,也从“纸上”一步一步破茧“新生”,焕发光芒。以乡村亲子休闲旅游为突破口,做活“观、品、学、游”文章,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实现了发展出彩、振兴增色。今年,上东村“两委”班子持续发力,争取300万元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项目资金,打造103亩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及花卉苗木智能大棚,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蹚出了新路。
“为带动村民增收,我们利用儿童乐园周边6间集体闲置房屋,通过对外租赁,打造农家乐,不仅可以为集体增收两万元,还解决了1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上东村党支部书记薛文荣介绍。
在“上东炖土鸡农家乐”饭店,老板曹峰忙得不亦乐乎。“现在还不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每到节假日,我们这儿都是满桌,要想吃饭得上午10点之前预约。”曹峰几年前在县城做餐饮,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勤劳肯干的他决定回家乡开办农家乐。“现在一年能收入50万元。”曹峰高兴地说。
村民郭彦玲的丈夫早些年在外打工,留她在家守着几亩地,村里发展起来后,她和同村的几名妇女应聘了儿童乐园的管理员。“我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个月还能挣2000元,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郭彦玲一边忙着售票一边说。
村“两委”干部牢记“乡村建设为谁而建,乡村振兴为谁而兴”,实行集体经济收益“54321”分配模式,即分配模式保持5年不变,40%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滚动资金,30%用于村民分红,20%用于防返贫监测、救急救贫以及“道德银行”积分奖励,10%用于奖励为村级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这一模式将村民们牢牢聚在产业链上,不仅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通过流转自家的土地参与村集体分红,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成了股东,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到分红,真的太高兴了,希望以后年年有分红。”回想起今年年初股东大会时的情景,村民曹荣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集体经济结出了硕果,村集体拿出14.29万元,给全村1429名股民进行现金分红。
其实不只是上东村,还有如意太度、和美真村、壶口·花世界、苹果小镇等等,这一个个充满潜力与活力的乡村,不断地给人惊喜,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吉县屯里镇太度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步入太度村,道路干净整洁,路边绿篱环绕,街巷花香四溢,村民屋舍俨然,庭院蔬菜生香。村中“芃篱人家”民宿,一屋一景致,一院一风光,一草一木皆入画。
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带动村民增收70余万元。一个个代表吉县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的项目成功落地,建成乡村振兴学院,今年落地的“小村落·大课堂”项目,24门主题课程、30多个课时、9档技能培训、解析30+创新案例,已形成可复制的乡村学院模式。培养涵盖乡村“领头雁”的一线干部,还有民宿管家、直播达人、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买手”等新农人。同步培养乡村创业者,包括大中小型农场、休闲农庄、民宿等农文旅项目投资者、经营者或经理人,以知识服务为主,整合优势资源,邀请权威专家和高校专家授课,进一步激励干部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同时,作为吉县全域旅游的“乡村会客厅”,太度村今年还接待了170余家企业前来学习考察。
壶口岸畔的青创园·花世界,是以黄河壶口瀑布为生态核心,以花海为基地,打造以珍稀树木和名贵花卉展览为主题的生态园林旅游胜地。五彩花廊、林间幽径、网红秋千、祈愿树、观景台等10余处体验地,从菊花展到三角梅展,为游客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旅游体验,可以说“季季有花开,月月有花看”。打破了壶口传统单一产业布局的同时,有效实施村企共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当前,投资3900余万元的和美真村·花世界项目已栽植300余亩的樱花树、中华木绣球、紫薇等名贵树木。还配套建设有太空舱、生态木屋等特色民宿,打造全省最大的花海露营地。该公司在吉县项目总投资12.16亿元,同步推进建设还包括大田窝·花世界、上东村·儿童乐园、社堤村·团建基地等项目,2023年已投资2亿元,目前开工5个子项目。
社堤村也不断扩大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吉县优质苹果基地资源禀赋,建设78亩高标准有机苹果示范园,34个游客采摘果园,打造了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教育实践、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苹果小镇”,带动当地150户贫困户增收,累计创造收益千余万元,为打造宜居宜产宜游的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建设 打造乡村发展“新标杆”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位于吉县城西两公里的林雨村从发展乏力的后进村一步步蝶变为山西省数字乡村示范村,步入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2022年,林雨村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建设和较为完整的党建平台,成为山西省首批11个数字乡村试点乡村。通过与城镇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产业整合、人居环境整治等途径,形成基础设施、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公共服务配套等适度规模化的产城融合一体化服务村庄,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在林雨村智慧中心,村“智慧室”、村级矛盾调解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版块一应俱全,有了集合多功能的“智慧大脑”和方便村民办事的“智慧终端”,深入村庄内部的智慧治理模式,打通了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将加快推动数字化乡村治理的‘善治乡村’机制创新实践,通过数字化激活产业融合,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林雨村支部班子目标明确,信心满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数字平台同样发挥了大作用,通过专业工作人员数据录入,居民的基本信息、行动轨迹、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新冠疫苗接种等情况一目了然。据工作人员介绍,村委有活动,只需在大平台上发布信息,就会在较短的时间里集结村民打扫卫生、布置会场,如发现卫生死角,还可以随手拍照并在监督板块上传,数字平台已经成为村委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上云用数赋能’使云平台管理实现‘新治理’、智慧农业成为‘新增长’、直播网售成为‘新农活’、乡村振兴学堂和双创孵化成为‘新农校’、劳务输出成为‘新码头’,实现乡村产业、治理、民生、环境、安全数字化,2023年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群众收入再上新台阶。”东方电气集团派驻山西吉县林雨村第一书记何晓剑表示。
治理有效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关乎社会和谐有序、产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位于县城以西22公里的真村,村道整洁干净,水、电、路、网等已全部入户。村卫生室、图书室、日间照料中心、开放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活动中心及高标准多媒体党建服务室和爱心超市一应俱全,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村级服务群众能力。
今年以来,该村在全县率先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启动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水冲式卫生厕所入户,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村民陈创玉家中,全村首个冲水式厕所“搬”进了家,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妻子刘焕芝一边招呼邻里,一边笑着说:“窑洞里安了卫生间,咱也洋气一把,里面还能洗澡,你们看看,和城里的一样样的。”
据了解,目前吉县已完成21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工作,今年统筹中央衔接资金271万元用于各乡镇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吉县县委、县政府规划投入1.5亿元,在全县所有农村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以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治理推动农村生活方式和水资源利用的革命性跨越,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建成后,产权移交给村集体;在项目实施和后续运营中,广泛引入脱贫户和监测户参与,多渠道增加群众劳务收入。该项目一期工程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000万元,建设壶口镇陈家岭村、真村、柏东村、社堤村、雷家庄村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同步启动壶口风景名胜区和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
滔滔黄河亘古奔流,吉州大地物转星移。上东儿童乐园、林雨数字乡村、太度乡村民宿、壶口苹果小镇、花世界……每一个平凡的村庄,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吉县依托资源优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与活力,让新时代的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在系列政策的持续加持下,乡村振兴的热潮处处涌动、势不可挡,一幅幅生态美、业态美、治理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成为推动吉县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磅礴力量。(车晓云)
图片由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