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二五期间新创办小微企业9000余户

2016-02-19 09:54: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全市中小企业个数年平均递增2.02%,营业收入年平均递增6.88%,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09%,利润年平均递增2.47%,上交税金年平均递增2.04%,劳动报酬年平均递增8.27%……“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扶持、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面对经济新常态,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培土施肥”打造转型生力军。

  5年来,我市全力强化小微企业培育、“小升规”培育和“小巨人”扶持,建立了“小升规”工业企业基础库,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至2000万元企业进行登记,全市有313家工业企业入选了基础库。“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新创办小微企业9000余户,比“十一五”末增长1100户。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品牌建设、法律维权、企业减负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培育扶持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产品档次高、经营管理规范的50家中小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累计培育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42家。

  人才兴企凝聚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围绕科技企业培育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了领军人才培训、“银河培训”工程、“送培训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院工作站申报、学术带头人评选等工作。

  5年间,我市相继举办了临汾市中小微企业高端人才研讨会、助力中小微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座谈会、临汾市中小微企业领军人才学用政策研讨班等,对“小升规”培育对象、专精特新企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的5000余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打造了一支“会经营、善管理、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举 办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12期、职工能力提升培训20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10期、山西省2015年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六期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5期等,培训专业技能人员25000人次,培养领军人才15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85人;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50次、实用技术培训20期,科学设置职业素养、实用技术及班组长建设等模块,培训中小微企业职工80000多人,培养考评员80人、农产品经纪人630人、花卉园艺师210人、茶艺师200人;建立临汾市高级人才及专家库,已入库专家570名,行业涉及煤炭、机械、冶金、电气、化工、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30多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全力破解资金瓶颈

  全市现有入库中小企业项目1000余个,获得政府财政各类支持项目399个,金额10634万元,涵盖了我市的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节能减排、出口创汇、仓储物流、服务平台、创业基地、信贷奖励、风险补贴、上市融资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

  2013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有利机遇,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登录“新三板”挂牌融资。截至目前,我市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发行股票、股权质押、信托融资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达到7.6亿元,进一步拓展了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011年,我市出台了《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编写了全省首部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工具书《临汾市中小企业融资指南》,发行3000册。从2013年开始,我市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工作,两年来共有14个县市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工作,合作银行有建设银行、尧都农商行、晋商银行等。

  同时,市中小企业局与市金融办合作,通过“临汾市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3000万元,帮助12家中小企业转贷、续贷获得资金帮扶1.7亿元。在全省首家开展了“送金融、进企业”活动,召开银企洽谈会等政银企活动20余次,共向各金融部门推荐项目1500个。

  主力军作用日趋显著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职工人数31.76万人,个体户30.82万人,全市中小企业上交税金71.65亿元,实际占国、地两税的70%,按排除法计算,应该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目前,全市绝大多数县市中,中小企业产出、上交的税金分别占县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70%以上。

  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预备队。全市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多数是从中小企业逐步成长起来的。全市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273个,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5个,其中1亿元至10亿元企业48个、10亿元至20亿元企业4个、20亿元以上企业3个,上交税金超亿元企业1个。“十二五”期间实现营业收入7623.43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7.72%。

  中小企业还是推动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全市中小企业传统行业中,有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企业98个、焦炭企业25个、冶炼企业22个;新兴产业方面,以尧都区、侯马市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以尧都区、侯马市、蒲县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制造,以洪洞县、侯马市、翼城县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以襄汾县、曲沃县、吉县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营业收入213.72亿元,同比增长24.35%,占工业比重27.23%,远超全市工业的增速,成为拉动我市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驾齐驱,共同引领第三产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