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政府确定行政职权事项3071项

2016-02-19 09:59: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六权治本”,一场深刻的体制机制改革,一场深刻的“权力革命”。这场“革命”从最初部署到试点先行,从全面推进到延伸拓展,已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权力如猛虎不能散养,散养必定伤人;权力如洪水不能越界,越界必成祸患。如何找准发力点,从源头上防止权力失控和滥用,给权力装上“安全阀”呢?2014年11月,我市启动了“六权治本”工作,市委、市政府凭借“壮士断腕”“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决心,在“治本”上狠下工夫,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让权力难以“任性”,趟出了一条“治本”新路子。

  顶层推动凸显临汾力度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六权治本”更需要的是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亲自抓。

  我市“六权治本”工作启动后,立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的市委“六权治本”推进工作领导组,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没有腐”的长效机制。在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又先后召开了4次全市性会议,对“六权治本”各个阶段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统一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

  早在2014年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六权治本”的概念后,我市就派人赴吉林长春考察学习,2015年又两次派人赴吕梁市、孝义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结合实际,我市采取先试点、后全面铺开的方式推进“六权治本”工作。2015年5月,出台了《临汾市“六权治本”推进工作(试点)方案》,并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侯马市和市直6个单位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结束后,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深“六权治本”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铺开了“六权治本”工作,将“六权治本”工作向纵深推进。

  “两单两图”扎牢权力“笼子”

  厘清权力边界,强化履职责任,是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各个政府部门有哪些权力?能管什么、该管什么?管不好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前些年令人“雾里看花”。

  2015年,我市经过“三报三审三反馈”的依法审核、“专家学者论证”、“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编制完成了临汾市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共列入市政府部门44个,分10大行政职权类别,确定行政职权事项3071项。权力清单为每一项权力都编发了“身份证”,实现了权力事项的规范化、目录化、动态化管理,进一步确立了“清单之外无职权”的制度。

  按照“权责匹配,有权必有责”的要求,我市为保留的3071项行政职权依法设立了责任环节,明确了相应责任事项,编制责任事项18766项,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一一对应,基本形成了一套“体系科学、内容完整、表述清晰、权责一致”的权责清单,有效解决了部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在完成权责清单的基础上,我市对保留的职权事项编制了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明确了各项行政职权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减少了内部运转环节,实现了流程再造。同时,根据行政职权运行的环节,查找了93830个廉政风险点,编制了行政职权廉政风险防控图,明确预警防控措施,对职权运行的关键点和各个环节实现了动态监控,形成了政府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完整体系。

  与此同时,17个县(市、区)均编制完成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以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和行政职权廉政风险防控图。

  阳光平台迎合百姓期盼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要放在阳光下,使显性权力规范化、隐性权力公开化。

  2015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111项行政审批事项和242项服务管理事项实现厅内办理。同时,按照“制度+科技”“规范+特色”的理念,探索创新了“22133”(两集中、两到位、一个总受理台、三个审批链条、“三化”管理)运行模式,制定完善了政务服务限时办结、公共资源交易“十统一”等90余项制度,对“两个平台”进行了提升完善。

  侯马市被确定为试点之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8900平方米的高标准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六权治本”工作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安泽积极推行“窗口主任+ABC岗”、“1+3运行”模式,从机制上保证了“一站式”审批……2015年,我市各县(市、区)都全面完善提升了政务服务平台,在硬件上部分对政务大厅进行了整体搬迁或改造装修,部分增设了电子显示屏、电子监察系统等设施设备;在软件方面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建立健全了首办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平台规范运行。

  以“倾听民声、排解民忧”为宗旨的“12345”市长热线,24小时提供服务,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网站、电子邮箱、QQ、微博、微信八种方式受理办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为推动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公开平台。在公开的内容上,涉及党务、政务、村务、司法、公共事业单位办事等方方面面;在公开的形式上,在用好电视、报纸等传统方式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兴手段,并在政务大厅、便民服务点、档案馆、图书馆、农村书屋等设置信息点,方便了群众对信息的查阅,实现了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公开。

  合力监督严惩权力腐败

  在实施“六权治本”中,蒲县全面推进“五型”(学习型、清廉型、守法型、服务型、实干型)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电视问政、考核兑现和约谈问责力度,对6名思想“不在状态”的干部进行及时约谈,对14名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厉批评问责。

  制度不能形同虚设,不能成为“稻草人”“橡皮筋”,必须坚决惩处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始终保持反对腐败、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2015年,我市各级各部门都围绕规范和约束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腐败等,结合专项整治和巡视整改落实,完善或新建了一批制度。市级层面由市委办公厅、市纪委等15个部门牵头,制定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党务政务公开、合力监督权力、廉政风险预警、严惩权力滥用等方面的60余项制度;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查缺补漏、廉洁性审查等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市县两级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协调人大政协、司法审计、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监督力量,形成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合力。市人大、政协、市委宣传部、市审计局等相应出台了推进“六权治本”、强化各自监督的意见;霍州建立了“四述两谈”(述纪、述廉、述作风、述主体责任,廉政约谈、廉政座谈)制度,使落实“两个责任”有了载体、有了抓手;汾西建立了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及及时发现快速处理问题工作机制……

  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庸政懒政怠政、违反“八项规定”、“四风”反弹回潮、滥用职权等问题,我市加大了预防和惩治力度。市委组织部完善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并制定出台了调整不适宜现职干部的办法,进一步杜绝了“为官不为”问题;市纪委建立了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协调机制,加大了案件查办力度,保持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六权治本”工作在我市的深入推进,不仅做到了高压下的“不敢腐”,更逐渐形成了“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权力的“任性病”逐步得到根治。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