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陶寺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当代表达”座谈会召开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羿玫)
今年是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5月12日,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市陶寺遗址管理处主办的“陶寺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当代表达”座谈会在襄汾县召开,市博物馆组织新进的10余名讲解员参加会议,进行学习培训。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市文物局和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南,分布面积约300万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区、观象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工官管理手下的手工业区、王族墓地、平民居住区等。出土了陶器、铜器、木器、玉石礼器等各类文物5000余件。其中,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我国最早的文字和木礼器等。
会上,大家围绕陶寺及其他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陶寺都邑文明的传承与利用、陶寺文明的当今意义等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陶寺是中华文明形成关键期的一处重要都邑性遗址,是帝尧之都、中国之源,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是中华文明的主脉。
会前,大家实地参观考察了陶寺古城墙遗址、手工业作坊区遗址和陶寺古观象台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