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 我市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3-25 16:03: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聚焦深度贫困 推进十大工程

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汾新闻网讯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在我市贫困山区,放眼望去,一排排深蓝色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光伏扶贫把阳光变成了真金白银;在移民小区同时建工业园区,开设扶贫车间,贫困人口不出家门口、就地就业增收入;吉县苹果、隰县梨、永和红枣、汾西肉鸡、古县核桃、安泽中药材、浮山小米等已形成一定规模,10个贫困县初步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加几个辅助产业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

  我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几年来,全市上下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省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 “1351”脱贫攻坚工作思路,高位推动、尽锐出战、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持续保持脱贫攻坚的强劲态势和浓厚氛围,着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决战决胜、如期完成,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岳普煜在汾西县佃坪乡调研易地移民搬迁工作。 记者 闫锐鹏 摄

  精准方略拔“穷根”

  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军令状”意识,市、县两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高位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各次脱贫攻坚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全面及时跟进,深入贯彻落实。去年年初,我市确定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交好一本“脱贫账”,重点强化“三个管理”,全面落实“五联五帮”,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的“1351”工作思路,先后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集体约谈会压实责任,全市落实省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通报问题整改会议推进问题整改到位,全市攻坚深度贫困“一县一策”工作协调会议推动优惠政策落细落实。

  我市创新攻坚机制,以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和工作落实“两个体系”,切实强化主体责任和工作管理,促进扶贫政策措施全面高效落实。

  在目标责任体系方面,我市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深度贫困县集中攻坚、摘帽县巩固提升、贫困县脱贫摘帽、非贫困县整体脱贫,在全市推行“五清单两标准一档案”制度,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的脱贫攻坚责任。市级层面建立脱贫攻坚问题清单、行业部门责任分解清单、三支队伍责任清单、乡村两级干部应知应会政策清单、贫困户应有应知清单“五个清单”,明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检查内容标准以及执纪问责标准“两个标准”,规范贫困户档案等。

  在工作落实体系方面,我市聚焦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在全市实行“周例会月报告季总结”制度。各县(市、区)特别是贫困县的书记或县长,围绕重点工作、突出问题和“三落实”,每周主持召开一次例会,有针对性地研究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成员单位每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一次分析研判,全面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市直成员单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扶贫”的要求,每季度就重点工作或创新形成的典型经验分片区、分项目进行交流学习、总结推广。汾西县制定周例会“八个坚持”制度,坚持领导主持、议题拟定、专题研究、责任到人、措施过硬、清零销号、包联督导、严肃问责,在全市进行了推广。通过构建“两大体系”,进一步强化了脱贫攻坚动态管理、精细管理、留痕管理“三大管理”,在全市形成四级书记抓脱贫、全社会合力攻坚的新格局,全面夯实精准扶贫脱贫基础。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在古县永乐乡朱家窑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记者 苏亚兵 摄

  精准发力打“硬仗”

  我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抓住机遇,精准发力,在政策举措、资金投入、工程项目、帮扶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向大宁、永和两个省级深度贫困县倾斜,强力推动“10+1”共享政策和专享政策落地见效。

  坚持高位推动。我市坚持把推进实施“一县一策”作为攻坚深度贫困的重要举措,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就“一县一策”政策落实进行专题研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岳普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带头深入包联的永和、大宁多次调研,指导两县制订出台“一县一策”实施方案,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现场办公、把脉问诊、解决问题。

  坚持部门联动。“10+1”政策涉及面广、含金量高,市直有关部门积极与省直部门进行对接,切实指导两县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地、立竿见影、取得实效。市扶贫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上引下联,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指导两县统筹解决“人钱地方树村稳”等7个问题,确保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五联五帮”。市级建立深度贫困县由市级主要领导联系帮扶,经济强县(市、区)结对帮扶,市属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合作帮扶,市级医院、市级大中专或职业院校对口帮扶的“五联五帮”责任制。市工商联组织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百商帮百户”合作帮扶;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市人民医院等依托自身优势,在教育、医疗方面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开展“五联五帮”,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地增强攻坚深度贫困的工作合力。

  精准施策新“引擎”

  强力推进脱贫摘帽。一方面,指导已经摘帽的吉县、乡宁、安泽3县制订了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对隰县、蒲县、古县、浮山4县,不断加大支持指导和贫困退出研判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研判,指导4县对标对表、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进一步完善督战机制,实行市级分管领导和市扶贫办班子成员及各科室包联责任制,市级组建了两个驻县工作组,对4个拟摘帽县开展驻县督导,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级成立初审工作组,深入4县开展贫困退出初审检查工作。4县紧紧扭住“三率一度”“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严格对标14项贫困县退出标准,下大力气狠抓脱贫摘帽工作,全力以赴补齐短板,确保如期实现摘帽目标。

  加大培训力度。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干部要“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重要指示,按照《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采取专题讲授、外出学习、网络教学等方式,实现对各级扶贫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全覆盖,着力提升攻坚能力和水平。全市共举办各类脱贫攻坚培训班286期,3.5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348天,发放培训教材、资料近两万册(张)。各县(市、区)在大力开展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赴贵州、四川、河南兰考和忻州岢岚等地学习取经,县与县之间还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借鉴提升。

  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全市共有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661支、2062人,中直、省直、市直、县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659人,深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我市坚持严格管理与激励关爱并重,对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进行优化调整和重新选派,对任职期满两年的农村“第一书记”进行了压茬轮换,市县两级提拔使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75名,充实脱贫攻坚第一线力量。在全省率先研发干部驻村帮扶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基本情况、政策规定、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动态、典型推介、通知通告7大模块,实现对全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精准管理。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 “六大行动”22项主题活动,大幅提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记者 范韶华


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 任天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在勍香镇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侯建兵 摄

  2019年是汾西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年。春节刚上班,我们就全县动员,誓师出征,成立九大战区,颁发脱贫摘帽责任状,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集结最强兵力、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向脱贫摘帽发起最后总攻!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引领全县脱贫攻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牢牢把握“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工作要求,努力践行“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方法措施,全力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

  我们要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强化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具体工作上,要结合汾西实际,对标脱贫指标,聚焦短板弱项,采取超常举措,持续精准发力,坚决打好产业提升、移民搬迁、基础建设、动态调整、政策保障、问题整改、精准帮扶、基层组织建设8个硬仗,年内减贫3819户、9715人,44个村脱贫退出,76个村巩固提升,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如期脱贫摘帽。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层层压实责任,严肃作战纪律,严格督查考核,营造舆论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向历史、向组织、向汾西人民交上合格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汾西县委宣传部供稿


挺起振兴崛起的脊梁

中共大宁县委书记 王金龙

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在曲峨镇调研生态扶贫工作。李明珠 摄

  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是大宁不能输且输不起的战役,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战,交出圆满答卷。

  以负重致远、决战必胜的信念勇挑重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起攻坚深度贫困政治责任,全民集结,全体作战,实打实地抓、硬碰硬地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以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韧劲精准施策。咬住“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用心用情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好各项政策精准到位,确保群众应享尽享;深耕产业项目,培强壮大有机农业、园艺产业,让产业“特色”成为脱贫“亮色”;筑牢特困群体保障网,彻底解决老、弱、病、残特困群体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让贫困群众生活更有信心、更有尊严。

  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锐气探寻路径。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综改先行先试任务和攻坚深度贫困“一县一策”,结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往深里走,探寻赋权股份经济合作社从事采砂、采石,开展资金互助合作,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我们将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善做善成、誓争一流,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大宁县新闻中心供稿


坚定愚公志
啃下硬骨头

中共永和县委书记 加天山

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在打石腰乡南洼里村调研精准脱贫工作。冯彦海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是永和县脱贫攻坚决胜年,作为深度贫困县,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战则必胜的信念,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全线出击,决战决胜。

  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四大班子”全员上阵,联乡包村,全体党员干部尽锐出战,拓展“永和扶贫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建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功能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保障作用。我们要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将传统产业与新型短平快产业相结合,推广高粱种植,加大红枣、核桃、苹果加工转化,鼓励中药材、枸杞等种植,发展养驴、养牛等特色养殖产业,同时,强力推进光伏、旅游、消费、保险等扶贫,让群众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我们要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扶持,大力表彰脱贫攻坚各方面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提升困难群众内生动力。要将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统筹谋划产业布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做好政策衔接,完善乡村治理,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安排部署,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永和县新闻网络中心供稿


脱贫攻坚咱村这样干

汾西县团柏乡李家坡村“第一书记” 郭小英

汾西县团柏乡李家坡村“第一书记”郭小英与村民亲切攀谈,了解老人生活现状。 柏军军 摄

  3月19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了汾西县团柏乡李家坡村,找到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小英,与她面对面畅谈时已是晚上9时02分。在这期间她和李家坡村“两委”忙着研究制订村级光伏受益分配方案,忙着审核贫困学子申报的“雨露计划”,忙着准备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季度动态调整的汇报资料,就连她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都是,“现在有点忙,你们先在隔壁休息一下。”

  坐在隔壁屋内,从外面来的各种口音中,记者分辨最清楚的三个字就是“郭书记”。而事后,李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彦解释说:“郭书记是真正走到了我们村民的心里,谁家的门,她都进过,谁家的炕头,她都坐过。现在村里大小事务都离不开她,所以郭书记忙是常态。”6个小时之后,记者终于和郭小英坐在了一起。

  2019年是汾西县脱贫摘帽关键期,谈到今后的工作,郭小英说,目前李家坡正在筹备入村修桥项目,希望在“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将此意愿变为现实,不过依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只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小部分,关键还是要在扶志、扶智上下大工夫,着力激发扶贫人口内生动力,才能促进全村群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依靠自我发展走上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汾西县不仅有许多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来过李家坡参观学习,而且郭小英连续两年在汾西县年度“第一书记”考核中位列优秀。

  问及郭小英有何“妙招”时,她总是笑而不语,一旁的张三彦又解释说:“优秀不是用嘴说,而是用心做。”

  记者 王伟 郑晓军 张东彪

★市扶贫办主任 孙延震

“三个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第一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拆旧复垦工作,跟进产业就业帮扶,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精准“建设”,严守政策标准,严控工程质量。对统规统建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四制”要求。搬迁工程要规范履行建设程序,严把建房安全质量关,完善质量控制资料,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管控建筑风貌,建设具有乡土特色宜居家园。

  精准“搬迁”,抓好整村搬迁,推进拆旧复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定完善县级拆迁复垦实施办法,加大对整体搬迁村贫困搬迁人员产业就业、资金支持,确保实现整体尽搬,根据“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做好复垦、生态修复、旧宅利用工作。

  精准“脱贫” ,跟进产业就业,做好后续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及贫困劳动力意愿,加强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积极引进企业落户各县,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有一人就业;优先对就业困难的特困搬迁户提供公益就业岗位,实现托底就业扶持;推进移民小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增加搬迁户收益。

  记者 范韶华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吉守斌

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光伏扶贫是我市十大扶贫工程之一,近年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光伏扶贫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为全市光伏扶贫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根据临汾市光伏扶贫领导小组分工安排,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光伏扶贫电站的指标申报和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经过积极谋划,实地查勘、编制方案,组织协调等大量前期工作的开展,并多次与国家能源局、省发改委汇报沟通,截至目前共为我市争取到631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104.51兆瓦;11座集中式光伏扶贫地面电站,总规模280兆瓦,11座集中式光伏扶贫地面电站,总规模280兆瓦,村级电站和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两项规模共达到384.5兆瓦,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主要支撑。

  为加速推进电站建设,服务脱贫攻坚。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定期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多次与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积极汇报,取得支持,进行项目主体和建设场址的调整,督促相关县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对于光伏扶贫项目的并网接入困难,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实地了解情况,组织电力、扶贫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议,电力部门特事特办,加快审批流转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并网的所需物料。经过努力,目前11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建设并网发电,如期实现扶贫收益。按照设计,11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280兆瓦,按每10兆瓦每年缴纳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可实现扶贫收益2800万元。资金上缴贫困县财政,整合为扶贫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专用。

  记者 王婧

记者 郑远飞 摄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任耀文

精准施策解水困 水利扶贫惠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扶贫开发更是新时期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一。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将水利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提升水利扶贫攻坚能力。

  解决好饮水安全这个农村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体到我市就是要再改善提高2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到年底消除贫困县及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包括今年要脱贫的3个贫困县、81个贫困村、两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

  加强水工程移民工作。全力配合做好古贤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继续推进新水源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移民脱贫解困工程、水库移民增收项目建设和移民美丽新家园建设,帮助贫困移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加快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进度。

  努力提升农业灌溉发展水平。对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促进农业节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适时启动汾西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向“智能化分析、远程化监控、自动化调度”的精准灌溉管理目标努力。

  水利发力扶贫,兴水阻断穷根。在这场扶贫攻坚战役中,市水利局始终把水利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深入推进。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