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7 08:15:00 来源:
本报讯(通讯员 李小三 焦瑞珍)日前,笔者走进荀子故里的安泽县唐城镇,在唐城村文化大院,看到该村七八十位妇女正扭秧歌。村民张俊艳说:每天从地里回来,到这里与姐妹们扭几下,疲劳全没了,心里快活多了,文化大院带给我们新活法,成了我们农民的“开心地”。
该镇乡土文化浓厚,民间艺术瑰丽。全镇12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文化大院。文化大院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活动的开展为农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在三交村,村民王朝阳一手拿着麦克风,一手拿着纤绳,扯开喉咙陶醉的唱了起来,滑稽的动作逗得村民前仰后合。这些平时跟泥土打交道,手臂粗壮,见人还有几分腼腆的农民,在舞台上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走进固县村文化大院,这已不是单纯的农民唱唱歌、跳跳舞的地方。村民在这里学习技能知识,获得外界信息,把文化大院当成了自己的充电站。在活动室里,村民王银柱正在练习字帖,在图书阅览室里,村民王爱梅夫妇正在看《西瓜种植技术》,在信息室,几个村民正在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技术……“吃不愁,穿不愁”。眼下农民最缺的是精神娱乐生活。村民李和平和笔者拉起了心里话:“有了文化大院,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群众关系也好了。民风、村风也变了。文化大院的作用不能小看,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