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对仔猪威胁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病因大肠杆菌是家畜肠道里的常见菌,广泛地存在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仔猪随着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通常在仔猪健康情况下,一般不呈现致病作用,当饲养管理不良,猪圈阴暗潮湿以及天气骤变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使仔猪抵抗力降低,此菌大量繁殖,引起仔猪成窝发病。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特别是1-3日龄发病最多,一窝仔猪的发病率可达90%以上。初期表现软弱,随后出现腹泻、精神沉郁、吃奶少,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迅速消瘦,最后昏迷而死亡。剖检后,肌肉苍白,肠道膨胀有大量气体和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肠黏膜有急性炎症。
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特别是20日龄左右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排出乳白色或白灰色的稀粪,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病后生长发育缓慢,剖检后可见结肠内容物呈灰白色糨糊状。
预防喂给母猪优质饲料,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质量;给产前30—— —15天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K99;母猪临产前应彻底消毒产房,同时母猪乳头亦应彻底消毒。
仔猪出生3天内,于每次吃初乳前以0.1%高锰酸钾消毒并擦净母猪奶头后,才让仔猪吃奶;给仔猪口服氟哌酸2ml/头,每天1次,连用2—3天;给仔猪注射牲血素1ml/头,同时口服磺胺嘧啶钠2ml/头,每天1次,连用3天。
诊断本病症状明显,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变化,不难诊断,但应注意与仔猪红痢、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区别。
防治防治本病首先应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猪舍要清洁干燥,防寒保暖。垫草勤换,勤晒。饲养用具勤洗刷,勤消毒。母猪孕期要注意饲料调配得当,产后奶汁不足时,要加强补料。仔猪要防止营养不足,不可断奶过早,断奶前要注意补料,促进消化器官早期发育,提高抵抗力。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治疗,但不能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临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吕赵芳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