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心愿

2013-02-08 08:09:57 来源: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方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并提出农业资金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让我信心倍增。”2月4日,尧都区吴村镇洪堡村种粮大户靳并生对记者说,“前几天,我把仓库里的3万公斤小麦卖了,收入了7万多元。眼看就到过春节了,我可得好好‘总结总结’一年的收成。”

靳并生说的“总结总结”,也就是算算一年来的收支账。“每年一亩地肥料要250元,机械收种170多元,浇水、打药200元,再加上每年给农民的租金150元,折合起来1亩地一年要投入近900元。60亩地一年投入5万多元。”靳并生粗略地估了估:“2012年麦季收入还行,一亩地平均500公斤多点,玉米一亩地收600公斤。这样算下来,一年少说也能挣个10来万啊!”今年65岁的靳并生是尧都区吴村镇洪堡村农科站站长,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优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超高产示范”项目区洪堡示范点负责人,他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所承包的60亩土地年年创高产,小麦、玉米亩产均在千斤以上。1984年担任村科技站站长后,靳并生经常组织村民学习观摩,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种粮农民年年都有新花样,时时都有新鲜感,科学种田不断刷新着全村4000多亩粮田的纪录和效益,也刷新着每个农民的头脑,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农科院专家、市区两级农技人员对我们种粮大户非常支持,免费组织培训,不但上门指导生产关键技术,还及时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新品种。我这里还有12亩地是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山西实验站的试验田,专为我这块地服务的就有6个农技人员。”靳并生介绍说,科学种田,种子为先,在实际生产中,他先后引进推广小麦优种10余个,其中晋麦49号连续8年高产,平均亩产超千斤,临丰615创650公斤单产纪录。为提高夏玉米单产产量,他又引进高产耐密型品种郑单958、浚单20,使玉米亩增产200公斤,并创下了亩产800公斤的当地夏玉米高产纪录。同时主动加强与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的技术合作关系,将全村4000亩麦田列入小麦研究所的制种基地,每年提供小麦优种100万公斤。

良种还得有良法,这是靳并生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深刻体会,提高粮食生产领域的技术利用率成为他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他主动加强与省、市技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敢于接受应用,如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小麦三伏三抗高产栽培、夏玉米五早三关键技术、优质小麦氮肥后移等新型实用技术,并时常邀请农业专家到他的试验田实地指导,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确保了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靠粮食种植致富后的靳并生深知,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叫富,为此,他主动探索出一条技物结合的路子,在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的同时,积极开展物化服务,创办科技服务站10余年来,他经营的种子、农药、化肥占据了当地80%的市场份额,新品种、新产品带着科技信息辐射至周边乡村,极大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通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实践,如今的靳并生已经是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成为当地农村不可或缺的农技服务的桥梁和载体。他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和无私的付出,不停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农业生产奇迹,为当地农民谋划着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靳并生先后被农业部、省农业厅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小麦生产先进户等光荣称号。

“如今小麦粮食直补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补贴都通过“惠农政策一卡通”打到了我的账户上,一年能补贴6000多元哩!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专业大户等进行政策资金的补贴,我打心底高兴,以后种地更踏实了。”靳并生信心满怀地说:“现在国家对农业很是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计划在五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今后,我要继续把地种好,生产更多的粮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沃野大地丰收歌

 

下一篇: 洪洞农网改造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