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农业大市,2012年,我市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这一年,我市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大水网”涉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实灌面积突破20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3.87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我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蓬勃发展,“四个百万亩”特色产业效益进一步显现,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
这一年,我市“两平台一通道”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我市被评为全省特色农业先进市,我市的百大基地农业更成为全省农业新亮点,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曲沃磨盘岭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成为全省学习的典范,西山地区坝系农业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水土保持工作全省领先……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确保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特色农业扩张、农业科技创新等“十大工程”为重要举措,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012年,我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西山百万亩水果基地、东山百万亩干果药材基地、平川百万亩蔬菜基地三大板块,重点发展吉县苹果、隰县梨、永和红枣、古县核桃、曲沃蔬菜、安泽中药材、襄汾生猪、蒲县马铃薯等10个基地县和483个专业村;大力加强技术服务平台、专业销售平台、农民小额贷款通道“两平台一通道”建设,实施“蔬菜自给”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省“大水网”涉临工程进展顺利,“引沁”工程全面告捷,中段引黄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87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新确定的240个重点推进村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5个连片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以片区开发为重点的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
农民口袋越来越鼓
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据我市统计部门核定:1月份至9月份,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34元,同比增长16.8%。农业部门根据对全市17个县(市、区)的1700户农户调查分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5.5%左右。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这些得益于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开展惠农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的重点是着力建设西山百万亩有机水果产业化项目,打造“有机水果之都”,实现“设施蔬菜看寿光,有机水果看临汾”的目标。2012年,我市以解决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目标,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我市扶贫开发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
2012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加大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积极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合作社1183个,累计达到6071个,超任务目标196%。
2012年,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市、区)都签署了项目配套资金承诺书,2927.2万元的项目资金已全部下拨到县(市、区),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了“两个覆盖”。16个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的招聘、科技示范户的遴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认定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项目全部启动;115个乡镇和区域站全部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任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体制、财政保障、制度建设等,土地、规划基本落实到位,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所有“一村一品”重点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全部建立了村级科技服务点。
2012年,我市农民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全市上下从2011年12月起,开展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和“科技促进年活动”两大农民培训活动,重点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最大程度地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科技示范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同时,53个培训单位承担了中央和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开展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实际完成18.6万人,超任务目标55%。其中转移劳动力3.5万人,完成任务100%。
农业生产越来越强
这是一个令临汾这个农业大市值得骄傲的消息:2012年,我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2012年,我市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同时,及时下发了《小麦生产意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意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做好小麦、玉米、小杂粮等粮食作物的镇压划锄、科学追肥、防治病虫害、“一喷三防”等管理措施,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特别是在粮食高产创建上,我市重点抓了12个部级、4个省级小麦万亩高产示范区和1个部级、3个省级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水地小麦平均亩产511.73公斤,旱地小麦平均亩产315.9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05.28公斤/亩,均高于目标任务。
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李生明4.41亩高产创建麦田亩产710.1公斤,再次刷新了山西省冬小麦单产记录。据统计,全市粮食面积784.8万亩,比上年增加9.6万亩,增1.2%;总产23.87亿公斤,比上年的21.6亿公斤增11.23%;比省定任务17.7亿公斤增34.9%,比市定任务18亿公斤增32.6%,再创历史新高。
2012年,我市水果产业越来越大。我市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全市“水果双百万亩”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整合“一县一业”水果基地县、双增工程、标准化果园创建等项目配套资金,推动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吉县对新栽果树实行以乡镇为单位考核奖补新政策,新增苹果1.43万亩,补植补栽9486亩。隰县重点发展玉露香梨基地,出台了《隰县2012年“梨果提质年”活动实施方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供给、统一栽植,栽植面积落实到村、到户。翼城县新发展水果面积3.8万亩,全县水果总面积突破20万亩。大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产业集中培育发展,制定了《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农委、果树中心、财政、扶贫等单位,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涉农资金向苹果产业统筹倾斜。2012年,全市新发展水果面积12.87万亩,超任务目标43%;总产量10.75万公斤,比上年增7.1%;改造中低产果园10.11万亩,超任务目标26.4%。其中西山百万亩基地新发展水果6.18万亩,占全市新增面积的48%;西山百万亩基地水果面积已达到94.1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51.7%。
2012年,我市设施蔬菜越来越广。2012年,我市突出抓了设施蔬菜规模扩张。组织蔬菜专家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开展现场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大力推进百名技术员争当服务标兵、百个园区标准化生产争先创优、百个蔬菜种植大户高产高效“三百”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市新建设施蔬菜4.75万亩,超任务目标106.5%。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5万亩,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总产量27.68亿公斤。尤其是新增以工厂化生产为主的食用菌面积1.78万亩,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2012年,我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市有吉县、曲沃县、隰县、大宁县、襄汾、翼城、安泽、蒲县8个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483个村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围绕我市确定的“三个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编制完成了48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8个“一县一业”基地县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临汾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项目考核验收办法,分批分专业对“一村一品”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共培训650余人。分专业成立了“一村一品”技术指导组,采取分组包片、专人包县、巡回培训指导等形式,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切实解决生产中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目前,48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共涉及15.万农户、60.8万人,其中从事主导产业农户9.8万户,占总户数的65%;主导产业总收入占农户家庭经营总收入38.3%。吉县、隰县、翼城县、大宁县4个水果基地县新发展水果11.6万亩,总面积达88万亩,分别占全市新增面积和总面积的90%、48.8%;蔬菜基地县曲沃县新发展设施蔬菜8500亩,蔬菜播种面积达15万亩;中药材基地县安泽县中药材面积达到150万亩,产量400万公斤。马铃薯基地县蒲县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11.38万吨,产值975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
2012年,我市农产品加工销售形势越来越好。这一年,我市认真实施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157家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进入省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库。这一年,我市积极争取农产品深加工扶持项目,全市有7家农产品加工“513”企业项目得到了2012年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农产品加工省重点资金扶持。同时,我市继续引导资源型企业转产发展农业项目,全市新增资源型企业投转农产品加工项目18个,投资总额19.7亿元,已完成投资8.8亿元。全市新、改、扩建项目41个,投资总额达37.1亿元,已完成投资13.7亿元。截至11月底,我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已完成43.45亿元,超额完成43亿元的年度任务,预计全年可完成50.38亿元,超任务目标43亿元的17.16%。
农村建设越来越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市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2012年,我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据统计,2012年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共帮建村1607个,直接投资4499.7万元。2012年5月下旬我市完成了300个重点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工作,6月中旬完成了重点村规划编制并通过县(市、区)专家组评审。全市以街巷硬化和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为重点,狠抓了重点村的“四化四改”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同时我市连片示范区建设水平得到提升。我市组织了规划、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专家评审组,对全市26个连片示范区规划进行了评审,并全部通过。我市还开展了连片区与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同步推进试点工作。示范连片区内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到21.7万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7个,面积达到14.93万亩,实现了村与村道路硬化无缝隙,村庄绿化不断档,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公益事业提升完善的目标。
2012年,是个丰收年!
2012年,我市的“三农”工作不断创造着辉煌!
面向未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奋进的临汾人民还将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届时,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兴旺,一幅美丽的画卷必将展现在这片富饶的黄土地上。
(记者 赵玉峰)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