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信誉度高,面粉从不掺假,在这儿存麦、取面,我们放心。我们村有70%的农户都在这存小麦,主要是认准她这个人啦!”5月15日,尧都区刘村镇马务村村民张仰庭开着三轮车把自家1300公斤小麦送到了红福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他家“存粮卡”上密密麻麻的存取记录栏上又多了一行文字。
像张仰庭这样持有红福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存粮卡”的农户还有很多,辐射刘村镇所有行政村。提起合作社的负责人崔仙红,当地人是众口一词、交口称赞。
今年39岁的崔仙红系刘村镇北芦村人,出身农村的她对农业情有独钟,春耕秋收的农活他样样在行。但性格好强的她不甘心一辈子种田为生,为此,她一心想在“农”字上做文章。1998年,在丈夫的帮助下,她在自家小院里办起了“众天面粉加工部”,左邻右舍都把自家的麦子送到这加工面粉。靠着农村妇女特有的勤劳和智慧,面粉加工部办得红红火火、远近闻名。
“2009年,滨河西路拓宽改造,我积极配合政府拆迁,亲手把自家的农家小院和面粉加工部拆了。看着十多年辛苦经营起来的面粉厂,转眼间变成了一堆废墟,我的心里难过极了。”崔仙红略带感伤地说:“但我不怕困难也不会认输,重新选址在村里租了几亩地,第二年,新命名的红福泰面粉加工厂应运而生。”“在市经管站的引导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临汾金科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培训班,从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到了其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内容。”说起办红福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的经过,崔仙红异常兴奋:“听了课后,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采用的就是合作社模式,只是没有办理手续啊!”当时在创办面粉加工部过程中,崔仙红就与农民签订协议,面粉加工部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购回小麦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先免费供应给农户,等小麦成熟收获后再结算费用。面粉加工部负责从签订协议的农户手中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回收小麦,农户可以选择结算现金或存麦取面两种方式,若是选择存麦取面,农户则会领到一个“存粮卡”,上面详细登记存放小麦的农户姓名、存入时间及数量等情况,取面时比普通农户每百斤享受补贴2斤的优惠。
合社会成立后,崔仙红进一步加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每年夏收时节,好多农户都直接把收获的小麦送到这里。而对于缺少劳动力、又想存麦的农户,我们则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派人到家里去拉。”崔仙红告诉记者。
崔仙红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信赖,在十里八村留下了好口碑。如今,崔仙红的面粉厂可日产面粉100吨,其已在刘村镇44个行政村设立了存粮点,持有“存粮卡”的农户达2000余户,每年存粮达1500吨。
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