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洪洞县淹底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焦“四风”、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便民联系卡等形式认真查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落实措施,着力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达到了接地气、惠民生的效果。
小小卡片搭起连心桥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淹底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遵守党的八项规定,查摆四风从我做起,积极学习理论知识,除了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在征求大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制定出台了淹底乡服务群众联系卡,该乡每名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印制服务群众联系卡,下乡入户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这张卡片上面印着包村干部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电话等。只要群众遇到什么困难,一拨打电话,干部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协调和解决处理。该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户,将全乡37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片,以片为单位,建立片长责任制和下发包片包村干部服务群众联系卡。
后泉村的吴金卫60多岁了,养老保险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领到,老人通过联系卡上的电话与包村干部、淹底乡党委副书记王丰取得了联系,王丰在电话里询问了老人的具体情况,帮他分析了养老保险没有落实到位的具体原因,以及针对吴大爷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办理手续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嘱咐吴大爷到乡里可以直接联系王丰,第二天吴大爷准备好了需要的个人资料,在王丰的帮助下顺利的办好了一切所需手续,并拿到了自己的养老金。
活动中,乡机关干部改变以往坐机关下命令的作风,包片包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体察民苦民忧,采纳民计民策,为困难户送去温暖,开展办实事活动,为群众调产发展乡经济导航引路,解决实际困难等。乡包村干部在下乡入户调查中,面对一些如拖欠村民为建学校、村委建房、修路等欠农民工工钱等遗留棘手问题不推不拖,认真调查,查证落实,能解决的很快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农民一个明确答复,分步解决。截至目前,淹底乡已发放便民联系卡8000多张,80%以上的村民手中都有一张小小的卡片,每天包村干部都会接到群众打来的求助电话,并帮他们积极解决,到现在已经为百姓解决了50余件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张小小便民服务卡,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让村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科技助推转型发展
红薯是淹底乡杨岳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高产红薯示范基地1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3。转型发展,科技领先,淹底乡邀请省农科院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的专家、技术人员为广大农户现场传授红薯机械栽植技术。在杨岳村的田地里,专家、技术人员向广大农户现场演示了红薯栽植机和起垄铺膜机的使用方法和作业效果。在田间地头省农科院棉花所副所长武宗信告诉村民说:“这个红薯实块耕作物,需要土壤疏松。这个机械化栽植可以提高速度,提高4、5倍,有利于抢时抢墒播种,可以使农业达到工业化、标准化。”
今年以来,该乡在前期各村摸底上报的基础上确定了杨家掌村千亩核桃基地项目。该项目由乡林业站牵头,并提供栽植方面的技术指导,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经过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目前,已栽植核桃树700余亩,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目标。随后,将对剩余300亩核桃苗进行栽植,几年后,将大大提高村民收入,从而带动周边各村乃至全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针对乡镇干部职工存在的“走读”现象,淹底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规范值班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树立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真正形成干部职工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治理干部职工“走读”问题的长效机制。
共青团临汾市委、市青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走进后泉新农村活动中心,临汾市青联委员走进后泉村,活动中,文艺表演家表演了舞蹈、独唱、合唱等精彩的文艺节目;各单位的服务台被农民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争相咨询,获取图书、杂志、光碟等科普资料;涉农部门的技术骨干和科普志愿者以及科技特派员认真向农民传授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科技知识;涉农企业向农民介绍推广种子、树苗、化肥、家禽等新品种;卫生部门大力宣传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并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了义诊;心理咨询师耐心地听取村民的问题并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解答。“三下乡”活动的开展,解决了村民的一些实际问题,推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进程。
行路难一直是南谷村村民最头痛的一件事。驻村帮联活动中,洪洞公路管理段和淹底乡南谷村结对帮扶,工作队入村驻户,实地调研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为南谷村调配了一台机械设备,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无偿给南谷村进行服务,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缺机械,少技术的难题,用实际行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
前段时间,淹底乡领导来到上张村中,对今年的高考状元进行了慰问。他们为许国民的孩子送去了一万多元善款,鼓励他在大学好好学习,为家乡争光。
通过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政策和措施,该乡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门好进、话好听、事好办”已在淹底乡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蔚然成风。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