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8:56:12 来源:
金秋十月,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走进吉县吉昌镇上东村,满眼是硕果挂满枝头的苹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整片田野,芬芳的果香四处飘溢。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采摘果实的忙碌身影,满载苹果的大小车辆来回穿梭,果农们实实在在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上东村下辖8个自然村、1487口人,共有耕地5100亩,其中果园3293亩,目前挂果2900亩,主要栽种红富士苹果。
在上东村苹果标准果园示范园区,记者看到这里有防雹网、防雨袋、太阳能灭虫灯、诱虫板等防治病、虫、天然灾害的设施一应俱全。果园下面杂草丛生,这让记者感到很是意外,正在忙着采摘苹果的果农曹宗旭介绍说:“这可不是我们偷懒不除草。今年,我们这里启动建设有机苹果开发基地,要想种植有机苹果,土壤可是关键,我们采用这种‘果园生草法’的新型技术,是要将土壤慢慢改良过来,让它自然生草。”吉昌镇党委书记张增谦介绍说:“上东村是全县首屈一指的果树生产专业示范村,为做大做强苹果这一产业,我们通过实验逐步推广不施肥、不喷洒农药、保证纯天然绿色的‘有机苹果’,不断提升吉县苹果的知名度,大幅增加果农们的收入。”放眼望去,上东村被包围在绿色的海洋中,一株株果树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上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韦兵说:“在我们村,最常见的不是毛驴车而是小轿车,太阳能热水器也走进了每家每户。
去年,有14户村民,单单种植苹果一项的收入就达30万元以上。”记者来到村民曹万录家中,刚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亮堂堂贴有瓷砖的平房,房檐下的空调挂机格外醒目。
69岁的曹万录笑呵呵地说:“我家有8亩多苹果园,挂果的有6亩多,一年收入差不多65000元。虽说盖这房子花了近20万,但没几年就挣回来了。”韦兵接过话茬说:“在吉县,农民只要种好苹果,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用操心。产前、产中、产后,政府部门都会派专业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销售更不用愁,政府帮着建冷库、推销苹果,现在吉县的苹果名气可大了,产品供不应求。”刚走出曹万录的家,该村大学生村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睿迎面走来,她说:“为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每到周末我便召集村民在村委大院里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村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打牌声、麻将声少了,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广大妇女,更是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广场舞学习中,舞出了新农村生活,舞出了一种新风尚,乡村文化生活的氛围越来越浓。文娱活动成为了上东村民农闲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集体活动。”上东村民靠种植苹果走上了致富路,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4260元,而今年,保守地估计村民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韦兵兴奋地说。
为此,上东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临汾市“一村一品”的苹果专业村,成为吉县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记者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