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我们翼城县的苹果和农产品,将荣登多个全国性展台,市场知名度定会得到大幅提升。”近日,记者在翼城县采访期间,该县农委主任史鹏告诉记者,9月3日,他们参加了农业部第三届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10月12日,参加了山东青岛“绿博会”;10月16日参加了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参加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11月8日,将参加第十一届农产品国际交易会。
近年来,翼城县以农民“收入倍增”为目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全县优质小麦30万亩,高产玉米20万亩,特色小杂粮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4年间新发展水果经济林12万亩,干果经济林3万亩,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5万亩以上,产值达4.5亿元;“稳定日光温室、发展拱棚、扩大露地菜”,蔬菜总面积达到3万亩,建设200亩以上蔬菜精品园区5个,园区棚均收入达3万元。29家农业龙头企业有5家进入省“513”工程,翼城县大众饲料有限公司年初被列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3.92亿元。
“死地”变“活”发挥“加法”效应
近年来,翼城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逐渐向大户、能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发挥土地“加法”的规模效应,让“死地”变成“活地”、“荒地”变成“宝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近日,记者走进翼县菁铧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道路两旁的柿子树上结满了累累果实,整齐划一的果蔬日光大棚内,甜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作物长得正欢,大棚外花草丛生,交相辉映,再加上长亭、细水、木屋……置身其中就如同进入一座有秀色风光的天然氧吧。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总投资10787万元,现有职工180人,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转包流转农户土地500余亩,是一家集有机肥生产、休闲观光、蔬菜育苗种植、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生产加工、农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化大型现代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绿色生态循环原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实行科技种养、专业生产、品牌经营、多元投资的经营模式,堪称是翼城现代农业的典范。
据翼城县农委经管站站长张子峰介绍,截至2013年4月,该县农民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43814亩,占农民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6%,签订书面流转合同4829份,流转面积14263亩,占流转面积的33%。
“合作社+园区”显现“乘法”效应“
台上讲技术,果园搞指导,跟踪服务好,果农离不了……”这是翼城县隆化镇紫琴村诚心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编写的顺口溜。紫琴村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了100余户,占全村种植苹果户的一半以上,平均每亩地的纯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需要一个有经济实力的组织来支撑。张子峰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603个,入社农户5642户,带动农户1.625万户,合作社覆盖水果、蔬菜、畜牧、水产、供销、农机等产业。同时,合作社之间又形成连片规模园区化,进一步实现了高效农业发展的“乘法”效应。
果业产业化发展,是翼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大手笔。翼城县是全省林果基地县,每年县财政用于林果业规模扩张的苗木补贴达到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提升费用150万元,全县苹果、核桃经济林园区内的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面得到改善,果园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果业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翼城县隆化镇双万亩苹果示范园区辖北撖、南撖、牢寨、北卫、南卫、紫琴庄等10个行政村,园区总人口13880人,耕地面积25261亩,2012年底苹果面积2.08万亩,人均果园面积1.5亩,挂果面积8000亩,园区2012年苹果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80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5763元。该园区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配备5名中级职称以上县级技术员负责园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每村都有一名村级果树技术员、一支果树管理专业队、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果树管理、组织营销等环节。
今年,该县确定的水果年度发展任务2万亩,春季完成3000亩,截至目前,成活率达到80%以上,由于前三年集中连片为主,今年是以插空补栽、填补空当为主,95%新植果树都采用了覆膜套袋。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9万亩。到2020年,园区内果树全部进入盛果期,园区年生产优质苹果达5万吨,年果品总产值将达2.5亿元,园区内人均果品收入达1.8万元,仅此一项就可实现园区内农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腰包”鼓起来实现“增收”效应
“三年内,我要陆续投资2000余万元;5年后,争取带动村里20户农民真正地走上‘致富路’。”42岁的索延豫是该县中卫乡东上卫村人,因开办了多年教育培训机构略有积蓄。今年,他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的720亩土地,建立了奥丽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修路、打井、选定项目后,引导村民以入股的形式从事多种农业经营。
村民王战的7亩地流转给索延豫后,想用家里的10万元闲钱养羊,然而,从建厂房到办完所有手续,10万元钱根本不够,索延豫得知后,用了1.5亩地替他建起了羊舍、办理了手续,王战用10万买了200只羊圆了“养殖梦”,索延豫只收取其建羊舍7万元投资每月1.5分的利息。
算下来,王战200只羊每年的收入能达到15万元,除去给索延豫的利息1.5万元,可收入13.5万元。村民王红雪丈夫在外工作,自己想建个果园,索延豫便与她合伙建起30亩果园,王红雪拿出5万元入了10%的股份,平时负责管理果园,以后有了效益不但能够分红,而且现在就开始拿上了每月1200元的工资。
从土地流转、选定发展模式到实现增收,翼城县“三部走”唱响了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变奏曲”。记者了解到,到“十二五”末,该县苹果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2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全县设施农业面积新增1.6万亩;园区农产品加工值达到30亿元。(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