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分析新常态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指出: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本版主持人 2015年全市农村工作总体思路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稳粮增收这个中心,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兴水增绿两篇文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村活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弊革风清、促进富民强市做出新贡献。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二要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要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
三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四有”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以作风的转变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四要严格考核奖惩,强化工作督查机制,定期督查,动态督查,敢于动真碰硬,严查不落实的人,严处不落实的事。
●持续推进稳粮增收
一是严守全市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扩大玉米、马铃薯、杂粮等产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建设40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切实提升单产水平。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品牌。
●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一是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继续抓好“四个百万亩”基地建设,依托“一县一业”基地县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项目实施。继续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申报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农业园区,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水平。按照“产名品、创名牌”的思路,支持企业、合作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山西省著名商标。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在项目用地、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大力支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发展。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农民合作社+休闲旅游”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把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及集休闲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沼气,推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做好兴水增绿两篇文章
一是“兴水”,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二是“增绿”,重现青山绿水。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全力做好三方面工作: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推动兴林富民产业。
●努力构建现代化畜牧产业体系
抓好国家启动粮油型和种草结合型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的机遇,加快畜牧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以“推进现代畜牧产业”为中心,以“转型创新驱动和保障质量安全”为主线,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体系。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一是完善提质工程要上新台阶。要继续推进连片贫困地区公路连通、山老区和煤炭采空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高标准园林村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标准化学校、农村幼儿园、农村“三留”人员关爱体系、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养老保险等工程和工作,全面完成省定工作任务。重点集中解决7.9万人的饮水问题,抓好30个高标准园林村建设,完成33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完成农村改厕3.1万户,新建8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3万户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提质工程。二是农民安居工程要有新突破。三是环境整治工程要见新成效。要综合考虑区位等因素,选择适合不同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模式。四是宜居示范工程要创新局面。要坚持分级创建、分类示范、分批推广的总要求,在全市扎实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出台《全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在2014年启动5个省级、17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的基础上,再启动17个省级、5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一是国家光伏扶贫试点。抓好我市被确定为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市的机遇,整合扶贫资金,在全市10个山区县和平川翼城县的90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工程。二是产业扶贫。加快省、市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步伐,督促、帮助、协调省属企业与贫困县已确定的30个项目的落地,做好市内企业项目筛选和对接。三是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推进思路,在全面完成2014年移民任务的基础上,再完成8000人的移民搬迁工程。四是片区开发,着力实施好第二轮大宁、吉县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项目。五是整村推进。启动实施2015年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做好村级规划的编制审批与项目实施。同时要继续抓好干部驻村、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外资扶贫等工作,确保我市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夯实农业经营体质创新的基础。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个层次,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积极发展良种种苗繁育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四是着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试点工作,扩大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范围,健全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切实降低农民贷款门槛。探索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担保和再担保方式,解决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的融资困难。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