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尽锐出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10-17 09:1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天是全国第六个扶贫日

今年的主题是:“尽锐出战、决战决胜”


凝聚合力尽锐出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临汾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市17个县(市、区)中,永和、大宁、隰县、吉县、汾西5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永和、大宁为省级深度贫困县,乡宁、蒲县、浮山、安泽、古县5个县为省级贫困县,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662个。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创新攻坚体系,下足绣花功夫,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质量成色,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0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7个,7个非贫困县整体脱贫,贫困村减少到86个,贫困人口减少到2.2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突破。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高压传导,高密度安排部署,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到年底大宁、永和、汾西3个贫困县摘帽,81个贫困村退出,2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贫成色

移民新村


教育扶贫“改薄工程”

贫困户喜迁新居

最美乡村医生

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

  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改薄工程”,10个贫困县全部通过国家认定。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基本医疗,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全面实施县域内定点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突出整村搬迁、突出风貌建设、突出产业就业保障,“十三五”期间完成49683人易地搬迁任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饮水安全,建成农村饮水工程4616处,解决了12.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消费扶贫展销活动 苏亚兵

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

  坚决落实省消费扶贫“五进九销”措施,扎实推进我市消费扶贫“五进十销”,定方案、建平台、搞活动,全力打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员参与的消费扶贫新格局,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市级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农业、扶贫、商务、机关事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20个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市消费扶贫工作行动方案》,切实加强了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各县(市、区)在县级建立了产品供应平台,市级在广奇财富中心开设全市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暨销售平台,试运营期间共签订采购订单300余万元。举办全市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组织市直140余家部门单位,与10个贫困县63家企业代表、200余种产品洽谈对接,现场达成购买意向50余万元。


生态扶贫实现增绿增收

林下经济

生态扶贫工程

  强力推进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广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经验,努力实现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10个贫困县完成退耕还林43.58万亩、惠及贫困户2.4万户7.63万人,承担造林任务的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达233家,发展护林员8511人,带动11.4万贫困人口脱贫。


攻坚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开展精神扶贫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指导意见》《激励扶贫干部担当作为实行容错纠错的八条措施》等重要文件。创新构建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和工作落实“两个体系”,实行“五清单两标准一档案”“周例会月报告季总结”制度。特别是周例会方面,每周各县(市、区)委书记或县(市、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周例会,研究解决了一大批在政策落实、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强化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台账管理,建立重点工作“月通报、月调度和定期催办”机制,有效夯实了精准扶贫脱贫基础,提升了脱贫质量成色。


技能培训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厨艺培训

柳编工艺

  打造“临汾技工”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形成了“浮山厨师” “蒲县柳编”“襄汾烧饼”“华翔大工匠”等为代表的劳务品牌,仅襄汾“晋襄酥”烧饼劳务品牌就带动全县4万余人从事烧饼相关产业,被省人社厅授予省级劳务品牌。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建设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驻村帮扶提高群众认可度

驻村工作队在帮扶村建成菜园

  坚持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研究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两个选派管理办法,全市先后选派第一书记2073人、驻村工作队员7942人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全市共有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661支、1984人,中直、省直、市直、县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661人,全部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在全省率先研发了干部驻村帮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精准管理。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六大行动”22项主题活动,大幅提升了帮扶工作群众认可度。各级扶贫干部政策业务培训实现全覆盖,全市共举办各类脱贫攻坚培训班286期、3.5万人次以上。市委党校将脱贫攻坚内容纳入主体班教学计划,先后举办11期主体班次,培训干部500余人次。


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文艺下乡

道德银行

贫困户脱贫喜脱单

  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扶贫公益专岗”“打造临汾技工品牌”“倡导新风”“激励关爱扶贫干部”“党建领航”等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六大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情投入、干事创业的攻坚氛围,有效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蒲县率先在全省开设“道德银行”,用“存美德、取实惠”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成为全省典型。


产业扶贫筑牢脱贫根基

苹果大丰收

蒲公英茶叶产业

金梨产业奔富路

光伏扶贫工程

  积极构建“1+X”产业扶贫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以主导产业为引领、其他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X”产业扶贫支撑体系,吉县苹果、隰县梨、永和红枣、汾西肉鸡等主导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光伏扶贫在全国起步最早,大宁县而吉村光伏电站被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誉为“光伏扶贫第一站”。大力推行以村级电站为主、集中式地面电站为辅的光伏扶贫模式,全市建成并网701座村级光伏电站和11座集中式地面电站,累计结算收益1.17亿元。培育发展了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供稿:赵景华 图片除署名记者外均由各县(市、区)扶贫办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