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专家面授“红薯经”

2020-10-22 09: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郭亮虎传授红薯种植技术

  临汾新闻网讯 10余个品种的红薯在桌子上一字摆开,个头儿大小不一,外皮颜色深浅不一;另一侧的蒸锅里,呼呼地冒着热气,红薯的香味在院子里弥散开来。院子里坐了30余个红薯种植户,他们还带着或大、或小、或有虫啃、或有黑斑等问题的红薯,等待着向专家请教。这热闹的一幕发生在汾西县永安镇南沟底村村委会的大院里,这天山西省农科院专家来到这里,与广大种植户面对面传授“红薯经”。

  “各位都是种红薯的高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来一是向大家学习,二是跟大家交流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南沟底村众多红薯种植户面前,山西省农科院甘薯课题组专家郭亮虎这接地气的开场白,拉近了与现场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我们种红薯还得了解点儿红薯的相关知识。红薯别名甘薯、地瓜、番薯等,原产南美洲等地,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当天的红薯课堂上,郭亮虎从红薯的基本知识讲起,结合红薯种植的育苗、栽种、追肥、管理、收获、储存等各个环节,详细向群众普及红薯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便于群众预防红薯种植、收获等环节遇到的各类麻烦,确保红薯丰收,群众增收。

  郭亮虎的讲解,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讲完红薯种植、管理等相关知识后,就来到了第二个环节:现场解答群众提问。这时,现场群众热情高涨,他们拿出了提前从众多红薯中找出的“问题红薯”,迫不及待地向专家请教。

  “郭老师,这两个是一根藤上结的红薯,大的这么大,肚子这么圆,小的虽然小,但是肚子也是圆的,形状很不好。”授课现场,种植户蔡耀斌拿着一个1公斤多重的大红薯向郭亮虎请教,如何种出桌子上摆放的那种长条形的红薯。

  种出产量高、个头大的红薯还不高兴?对主要用于蒸着吃的消费者来讲,这种红薯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个头太大,蒸着吃不方便,两个人都吃不完。”

  “要想长成这种长条形的,让商品率更好的话,种植的方式要注意,可以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通过密度控制,让红薯的养分向下边吸收。另外,也跟品种有很大关系,红薯种类有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块形等,种植时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品种。”郭亮虎回答过程中,现场群众乐呵地笑着,不断点头称赞,“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不能旱了50天后连着浇10次大水,这样容易造成红薯膨胀并且出现裂口。”

  “为什么这个红薯起黑斑呢?”“我家上的有机肥,红薯品质不错,但是部分红薯出现了虫子啃咬的问题,郭老师你说这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南沟底村这种气候和土壤适合种哪种红薯呢?”……

  郭亮虎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红薯来了,大家都尝一尝,看哪个品种的红薯口感好?哪个品种的红薯品相好口感也好?”随着一声呼唤,南沟底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强强把10余种品种的蒸红薯端了出来,有西瓜红红薯、黄心红薯、白心红薯、烤红薯、紫薯等。切开的红薯颜色各异,香味袭来,令人垂涎欲滴。种植户们三五人一组,轮流上前品尝,交流品尝后的口感和想法。

  “这个新品种的红薯形状好、颜色好、口感不错,产量也很高,明年我要试种一部分。”红薯种植户刘文彦尝着龙九26品种的红薯说道。

  南沟底村属黄土丘陵地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这方土地为种植红薯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土壤。一直以来,南沟底村民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近年来,随着驻村帮扶工作队对红薯产业的重视和扶持,新机械、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引入,种植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红薯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