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堂:面塑师的匠心传承

2020-11-05 08:45: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林锦堂走进社区开展公益课堂

  临汾新闻网讯 有这样一个人,他以面为媒,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为艺术而执着,独乐其中。这个人就是农民面塑师林锦堂。

  说起学习面塑的缘由,林锦堂说,从小生活在农村,受父亲的影响,早在7岁时,逢年过节总是要跟着家人捏一些花馍、面人、面馍,耳濡目染,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兴趣竟然成为他日后选择发展事业的方向。

  林锦堂出生于运城市平陆郊区,结婚后与妻子一起从浮山到临汾城区创办了面塑工作室。采访中,只见他手中拿着面块,经过捏、搓、揉、掀,再反复用两三个尖头、扁头不一的工具,点、切、刻、划、挑,一张脸的鼻子、嘴巴、眼睛,甚至是细致到双眼皮,只用了一分钟,就浮现在面皮上,相当传神。

  用行话说,这叫“开脸”,纯手工的“开脸”所塑造的形象,不同于倒模出的“脸”千篇一律,而是考验着“手艺人”的理解和诠释。单从外表判断,林锦堂和“手艺”二字相去甚远,他敦厚朴实,指节粗壮。但这个相貌平平的手艺人瞬间就能施展出技艺的魔法,几块染色面团在他的双手间摇身一变,化作人物的衣衫或是精巧的配饰,栩栩如生。

  “我从2006年开始学习面塑,至今已经有14年之久。”林锦堂告诉记者,原本他从事厨师职业专攻蔬菜雕花,碍于蔬菜雕花的存放时间较短,于是,他便研究用面塑代替蔬菜雕花。没想到,这一学习,他便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放弃了厨师职业,从基础开始潜心学习面塑。他深研技法,博采众长,形成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在他的指尖,绽放出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每一个作品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拥有自由的灵魂。

  近年来,林锦堂针对传统面塑作品易干裂、易收缩、易变形及易发霉褪色等不足,对传统面塑的材料配方进行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使面塑配方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已达到不变形、不干裂、不褪色、不发霉的效果,而且还很环保,可永久保存。目前,林锦堂已将面塑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步一个脚印,林锦堂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在面塑工艺界也声名鹊起。连续多年,林锦堂参加全国和省、市民间艺术活动和评选,作品屡获殊荣。面塑作品漂洋过海远销澳大利亚、法国等地。

  “做面塑这一行,要守得住寂寞。”林锦堂说,因为工艺的特殊性,往往做好一个精品人物,需要五六天。创作出精品面塑作品,有时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一旦开了工,要求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一气呵成。

  在他的理解中,面塑并非陈旧的老手艺,而应担负起教育责任,吸收本土传统的营养,打捞历史文明的遗珠,持续拓展素材,与潮流同行。如今的面塑艺术既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又要顺应时代新风。他希望面塑不仅是门传统手艺,还能伴随时代观念取得进步。为此,他经常将面塑带进校园、带进社区,开设公益课堂,教大家用面塑材料回温传统民间艺术。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