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富乡里

2013-12-20 08:31:15 来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资金都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民群众如何增收致富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大学生“村官”——襄汾县景毛乡新城庄村党支部书记康杰凭着自己一腔热情,巧借“东风”,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帮助农民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康杰,1981年10月2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9月考上大学生“村官”,受襄汾县委组织部委派,先后担任襄汾县景毛乡柴王村党支部副书记、新城庄村党支部书记,并协助奥格姆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展工作。

新城庄村是一个仅有74户260口人的小村庄,寒冬时节,来到村高标准蔬菜种植小区,一排排的整齐蔬菜大棚、一个个绽放笑脸的朴实农民、一辆辆等待装运的外地车辆,让这个小小的村庄充满着浓浓的暖意。

这个耕地仅有440亩的小村庄,目前已建起了50多座拱棚,户均达到1座,人均收入超万元,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村民们说,这多亏我们有了一个心系乡亲、无私奉献的好“村官”康杰。

选项目,人无我有占先机

项目就是农民致富的载体,在项目的选择上,康杰巧打市场空当,帮助群众选择了北方地区稀缺的特色食用菌种植项目,人无我有占领市场先机。

康杰深知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对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为此,他前往“食用菌之都”福建甫田考察学习,经过仔细选择和对比,他认为,食用菌是绿色、营养、无公害的优质食材,不与农业争资源、不与农民争农时、不与工业争劳力、不与生物争水源,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是一个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要带领群众干,首先得做给群众看。考察回来后,为了让群众打消种植食用菌的顾虑,亲眼看到大棚里种植食用菌巨大经济效益,他身先士卒,学习了食用菌的系列种植技术,实现了“南菇北引”,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适应襄汾县气候的食用菌培植技术方法。并亲自建了两座大棚做示范。给来参观的农民讲解大棚种植食用菌的技术要领,增强农民依靠大棚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的信心。

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扩大规模,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建大棚,手把手地教农户学会种植管理技术,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温室大棚里。

“只要全村人能过上好日子,不管遇到什么样困难,我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康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传技术,身先士卒做示范

发展食用菌,技术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康杰以襄汾奥格姆食用菌有限公司菌种研究所为依托,开设了食用菌种植培训班,对茶树菇、白灵菇、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以及液体菌种、固体菌种、枝条菌种、谷粒菌种的制作进行了系统的讲授和指导。不仅让群众解决了菌种问题,而且还可以对外提供优质菌种及栽培袋,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着种植食用菌规模不断扩大,康杰又鼓励农户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帮助农户组建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两年多来,合作社成员由原来的21户增加到110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300亩,以食用菌为链条的蔬菜规模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仅此一项人均增加纯收入1000多元。

食用菌的研发和合作社的成功,给了康杰很大的信心。他又组织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较先进的栽培袋制作生产线,由原先简易包装实现精品包装,每天可生产栽培袋2万多袋,实现了半自动工厂化生产,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办实事,件件都在心坎上

农村党支部是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坚强堡垒。在新城庄村,康杰大力加强党支部建设,按照“四议两表决两公开”的民主决策制度,推向村党务和政务公开。凡涉及村里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要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决议的民主决策程序,由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实现村务、事务、党务、财务等各项内容的公开透明。

群众利益无小事。两年来,康杰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他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

前几年,新城庄村是晴天“灰土路”、雨天“泥水路”,村支部活动室摇摇欲坠,无法发挥基层阵地作用。康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外出筹措资金。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漂亮的村两委阵地,全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新修了水塔一座,解决了全村农户饮水难题。

小麦直补、良种补贴、玉米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件件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康杰同村干部一起深入每家每户,力争把每件事做好、做细、做到位,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家家有大棚、家家高收入、小区达百亩”。辛苦的工作,艰辛的付出,新城庄村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康杰的工作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12年,康杰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讯员 邓文斌)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