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富民“领头羊”

2014-04-18 09:47:44 来源:

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自主创业,脚踏实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他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足智多谋,敢闯敢为,成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官”。他就是霍州市人大代表、三教乡东城村村委会主任、玮丰养殖有限公司经理王建伟。

当村官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40岁的王建伟一直在城里搞煤炭运输,生活殷实。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城村人,他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有着朴素又深沉的感情。每次回村,看着乡亲们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平淡而又辛苦的生活,望着一条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山路,他有了一种回村创业的冲动。

2008年,他顺利当选东城村村委主任。上任后,他脑子里想着“改革”,心里装着“致富”,行动上干的是“利民、便民”的事。

王建伟很仁义,几乎没跟什么人红过脸,村里的老少都喜欢跟他交往。

王建伟有胆识,邻里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帮忙。担任村委主任后,找他的人更多。

“大家伙的事就是我的事,乡亲们找我是信任我,我理所应当解决。”王建伟说。

事事时时,王建伟奔波不懈。时时事事,王建伟乐此不疲。

耕地缺水、产量效益低,村民粮食收入不高,王建伟找出问题的实质。他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东城村至下辛庄的防渗渠2000多米,可灌溉1000余亩地,粮食增收达1万多公斤。

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方便,王建伟急在心上。必须尽快硬化道路,搞好全覆盖。很快,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村委班子硬化街道3公里,巷道1公里。

管道老化,百姓吃水不方便。他与水利部门协调,带领村民挖沟铺管,经过两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家家户户都通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望着白哗哗的自来水,看着乡亲们一张张笑脸,王建伟终于松了一口气。

平整土路,修桥,栽树种草,打机井,排水灌溉,旱地变水田,家家接上自来水,村内道路户户通,街道安装照明灯,新建党员活动室……在王建伟任职期间,五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完成,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他和两委干部的心血。

先致富带领村民共同富

东城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除了1100多亩耕地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资源,一直以来以苹果、大路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农民人均收入也就7000余元。如何转型,让农民增收致富?王建伟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结合当地实际,经过市场调查,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王建伟的脑海中浮现,搞规模养殖。

规模养殖,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收入低、思想保守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要迈出这一步却很难。

“养羊是项技术活,万一赔了钱,辛苦一辈子攒下的血汗钱岂不是打了水漂,太冒险了。”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都在观望。

然而,倔强的王建伟坚信,别人能做成的事,我们也一定能行。

2010年3月,王建伟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资100余万元,整修场地5800平方米,从山东引进了400多只小尾寒羊和杜波绵羊,并专门聘请山东专家,带头办起了养殖场。

村里、基地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他。打那以后,王建伟每天穿梭在基地与村委的路上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每天忙得都没个人样,糟磨得又黑又瘦的丈夫,当初强烈反对他办养殖场的妻子也放弃城里安逸的生活,回到村里与他一起打拼。

但是几个月下来,由于种羊不适应本地水土等原因,几十只羊先后死亡。困难没有打消王建伟的致富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意志和决心。

为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他购买了一批有关养羊的科技书籍,边学边实践,多次往返山东、内蒙参加技能培训,认真查阅资料,虚心向畜牧专家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较好地掌握了羊的品种选择、喂养、繁殖、防病治病一整套技术。养殖场慢慢步入正轨。看着羊群慢慢长大、长壮,王建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养羊不只是为了自己致富,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头,吸引更多农户加入进来,组成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规模化来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并实现科学化养殖。

“其实现在农业的发展前景很好,创业起点低,加上政府对规模种植养殖都有扶持政策,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王建伟说。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他正朝当初的目标一步步接近。2012年,他成立了玮丰专业合作社,引进纯种小尾寒羊、黑头杜波、白头杜波等品牌,存栏数达到了1000多只,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发展养羊户300余户,农民的经济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

谈及今后发展,王建伟信心满怀:“我们将投资1000多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建设屠宰区、加工区,把玮丰养殖建成集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加工基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走向更加广阔的明天。”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