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张菲菲,2007年7月毕业于晋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同年8月很荣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任曲沃县里村镇新城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委员。
在上学期间,回农村创业就是她的人生方向。临毕业时,大学生“村官”考试政策的出台,给了她一条回村的通道,经过努力,她很荣幸地加入了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在回村以后的工作中,她经常与村民接触,了解村里的发展状况,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学习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地在寻找自己的创业项目。
2013年初,里村镇利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露天葡萄这一有利优势,把发展葡萄大棚确定为当年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张菲菲选定了这一项目,抓住机遇,踊跃报名。在大家得知她的想法后,有些人对她提出了质疑,说:“菲菲,你不要那么莽撞,农活不是那么好干的,你根本就干不了,多少农民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有种出名堂,你还是认真考虑一下吧!”各种不同的声音不时地响在她的耳边。此时她发现自己就是那匹托着重物走到河边而不敢过河的小马,不知道面前的这条河是深还是浅,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顺还是逆,没有人能够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她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觉得回农村创业一直就是自己的一个目标,现在好不容易选定了项目,她只有自己下水一试。
在下定决心之后,从没干过农活的她,面对大棚建设工程不知从何下手,在别人的帮助下,她与工程队积极联系,洽谈各种事宜,每天到田间进行查看,督促工程进度。在苗木买回来之后,她拿起铁锹修起了水渠,挽起袖子在泥水中浸泡苗木,干起活来再也没有了那种学生气。
虽然从小在农村,但张菲菲对于农业种植管理技术还是外行。为此,她向技术人员、农村的土专家、附近的农民朋友进行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去年9月份选准项目开始,投资13万元在南柴村完成了占地11.8亩的葡萄大棚的建设,苗木也全部栽植完成。她预计自己的大棚投入生产后可以解决8名—10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
心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她说她的心就在农村,她也就能走在农村了,她要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开辟一条自己的道路。(通讯员 宋满萍 于费)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