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该公司引进特色野猪集中圈养和封山放养,并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小户散养,保价回收,现已辐射5个居民组,涉及农户10户,使农户年均收入达到3万余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发力、煤矿关闭和“土小”企业取缔,尧都区传统产业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并由此而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大西山资源型乡镇的农业调产力度,尽快帮助从煤炭领域撤出来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思路。采取乡镇主导、部门指导、全区联动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使经济发展增速一度放缓的西部资源乡镇开始实现活力转身。
河底乡苍圪台村原煤矿老板王宝宏赴外地考察,瞄准黄牛养殖,在被取缔的洗煤厂旧址上建成1万余平方米的养牛场,并成立了万兴泰专业合作社,一次性从山东等地购进西门塔尔、夏洛莱牛120头,一年下来,总算账,每头牛纯收入达到2200多元。在他的带动之下,截至目前,村里已有8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舍饲圈养收购合同,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回收销售的模式,使每户年均收入达1.8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农户、社会的多赢。
还有该乡的拾亩村依托当地丰富的野生核桃资源,采取集体垫资和小额贷款相结合的办法,投资100余万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高位嫁接、就地还优的办法,3年嫁接野生核桃3万余株,面积达5000余亩。同时,注册成立了杏虎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核桃的种植、收购、销售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合作社已吸收农户116户,逐渐走出一条品牌和效益农业之路。
其实,河底乡只是尧都区农业调产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全区17个乡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正在掀起一场农业调产的新高潮。按照该区农业调产的战略部署,今后该区每年将拿出6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扶持规模种植养殖项目,全力推进全区农业调产工作,为全区40多万农民群众的富裕安康作出积极而不懈的努力。(通讯员 李永秀 吴龙)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