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纪实

2009-07-17 15:21:00 来源:


 我市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这里试点,彻底结束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养老金的历史。
 该县把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拓展农村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党政推动、舆论引导、政策促进、服务规范,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以农村社会养老促进乡风文明,带动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参保人数已达3万余人,占适龄人口的80%,征缴保险费600余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70万元,有7840名到龄农民享受养老金。
 定思路,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落实惠农政策的又一项实事。
 古县县委、县政府通过诸多因素的分析,果断地提出了“宣传先行,全面启动,大胆探索,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成为决定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安排部署试点工作,成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组,由劳动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及乡镇配合。今年年初,政府与各相关部门及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与考核挂钩。出台了《古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古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并制定了相应配套制度,充实了乡镇劳保所队伍,配齐了设备。在具体实施中,县、乡、村干部大力发扬“走千家万户,想千方百计,讲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精神,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耐心宣讲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互动,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强大合力,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重宣传,实现整体推进为了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接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他们把宣传作为工作的突破口,组织劳动部门和乡镇干部送服务上门,走村串户,利用老百姓的空闲,不择条件,就近便利,有时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空旷地、有时在村委会议室,宣讲新型农保政策,请业务骨干当场解答群众的疑问。有时白天群众忙,晚上去宣传。在此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宣传手册2万本,宣传流动车是他们宣传的一大亮点,历时两个月,走遍了全县111个行政村。同时,他们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惠民政策宣传专栏,每天在新闻之后播出,制作宣传版面30余块,内容形象生动,悬挂标语千余条,全县上下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氛围,影响面广、效果好,老百姓知晓率高,很受欢迎。
 强管理,确保规范运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涉及保险费额不大,但覆盖面大,为此,该县在管理上一步到位,全部实行微机化作业。
 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起步阶段,就实行电子表格管理。对各乡镇、各村人员的摸底、公示、缴费、发放名单全部录入电子表格。建立了全县农村养老保险人员信息电子档案库。方便了统计、查 询,为农保业务软件和指纹采集系统的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
 他们本着“该享受的一个不能少,不该享受的一个都不能要,政府的钱不能乱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的原则。今年4月,购置了指纹采集系统,对60岁以上的参保人员入村进行集中指纹采集,对腿脚不便、长期卧床的老人上门入户进行指纹采集,建立领取人员信息数据库,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将这项惠民政策用好做好。
 为了方便参保人员信息管理,今年6月份,全县7个乡镇的劳动保障所与县农保中心数据库实现新型农保业务软件数据联网,方便了参保人员信息管理。并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大厅配置了新型农保触摸屏查询机,直接与服务器连接,使每位参保人员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直接可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缴费信息。同时,对全县111个行政村的人员年龄结构进行了统计,并把每个人的信息全部装档,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按建划分,尤其是对即将进入适龄和已退保或死亡的这两个特殊时段,及时更新补充,每月核对上报,确保了底子清楚,数据准确,基金正常运行,为年检打下坚实基础。
 活征发,实现应保尽保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之初,部分“捆绑”家庭成员不愿交费这一棘手问题,县农保工作人员采取逐个谈话讲政策,苦口婆心讲孝道,动之 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其参保缴费。还有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不相信、抱观望态度,县、乡干部充分发动村干部、党员、农村致富户、产业带头人带头积极参保,引导群众参保,发挥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结合实际,考虑到南北差异,古县农保在缴费方式不拘一格,可按月、按季、按半年或一年四种形式缴纳。他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实际困难,鼓励有经济实力的村,给予农民适当的补贴。在北平贾寨、北平、千佛沟和岳阳镇的张家沟村,分别给每个参保农民每年150元、80元、30元、20元的缴费补助。
 在征缴的同时,他们严格发放程序,由于60周岁以上农民常年很少外出,他们的身份证、户口本不一定齐全。该县农保工作人员逐村逐户摸底,在各个村的醒目位置予以公示,确保不漏一人、不多保一人,彰显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对行动便利的实行集中发放,对行动困难者上门服务。
 今年5月,借全市农保会在该县召开之际,岳阳镇进行了一次集中发放,发放了20个村1500人、2万余元。80多岁的老人张喜接到养老金存折时,激动地连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啊,种粮给直补、看病有农合、生活有低保、养老又有了养老金,我可活到了好时代,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征和发不是割裂进行的,保险金的发放也带动了一部分人参保的热情。旧县镇的并侯村,李德宏老人一家四世同堂,7口人,都在享受和参保范围,老人今年96岁,儿子71岁,儿媳70岁,全家有3人享受到养老金,当工作人员把养老金送到他手中时,他的孙子及重孙就毫不犹豫地缴纳了全年4口人720元的保险。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采访中,许多村民告诉记者,参加养老保险,使他们告别了以土地、靠子孙养老的落后方式,尝到了城市化的甜头。(记者 工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