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决策快变,发展巨变。一向以“靠煤吃饭”的蒲县,不得不客观地面对“煤挖完怎么办”这样一个现实。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专家论证、认真筛选后,最终把眼球锁定在了“发展核桃产业”身上。县委书记乔建军、县长王国平说,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生态经济,是农业产业调整的必需,是建设生态蒲县的必需,更是保持农民增收的必需,因此从“地下”转向“地上”,从“靠煤”转向“靠田”,从“黑色”转向“绿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实践。
在发展核桃产业中,该县明确要求,农业乡镇大力推进、全面开花,产煤乡镇示范带动、注重引领。
首先加大宣传培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对分管乡镇长、林业站、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进行了室内和室外核桃技术培训,扭转了他们对产煤乡镇土地、气候不适合种植核桃的错误观念,经过传帮带,使广大群众逐渐掌握了栽植管理、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等方面的常规技术,极大地诱发和鼓舞了当地农民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支农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良种培育、科学种植、市场建设等问题,由政府投资,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统一供苗,乡、村具体实施,采用农户与专业队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三是突出抓规模种植。统一规划,连片作业,把基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查,完成种植布局规划后,将核桃发展任务落实到乡、村、组,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四是重科技保成活。实行乡镇负责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各乡镇全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核桃基地建设和保护工作,以营造有利于核桃生长发育的环境为重点,认真抓好灌溉施肥、防病治病、打护埂、环剥等关键;各村确定1名—2名专职护林员,常年保护,对发生损毁核桃苗木的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罚,并严格禁止在核桃基地内放牧,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今年以来,县东产煤乡镇种植核桃已达5000亩,仅乔家湾乡就种植了1501亩、24022株,成活率在95%以上。(通讯员 辛耀恒 张鹏)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