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在全县万亩大棚园区内,今年有望每个单棚纯收入达到4.5万元;1.5万菜农年人均纯收入可达近8000元。
然而,“风景”虽好,但这仅仅是全县耕地的3%,涵盖的村落和农业人口也只有全县的10%。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在这同一片土地上,为什么其他村庄只能是垂涎的观望者?矫捷头雁就领不起群雁齐飞?事实正如面对田径赛场上的夺标者,总有人者,不是取经探秘,而是归结为他人的先天,而或种种客观,从而失去了并肩齐驱之机。
事异理同,星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声名鹊起,正是借势做大,全县农业整体推进不可轻错的时机,迟疑、观望、胆怯、空忧之气依然。
改革开放30年来,曲沃的农民收入已经翻了几番,曲沃县委、县政府通过分析星海大棚园区几年来的发展和逐年激增的收益,认定走大棚产业是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向,现在需要的就是唤起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在星海成功的基础上,树立新思维、确立新格局、制定新目标。怎么办?如何干?初冬时节,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一次至上而下的解放思想的活动在曲沃镇村两级干部中展开……
所见:不是不能大,我们不够大
11月5日,笔者随曲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三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发办主任付孟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建山领队的,7个乡镇党委书记、11个涉农部门一把手和16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50余人的大棚蔬菜产业考察团冒着严寒向山东寿光出发。
6日上午,我们到达了青州市著名的中国瓜蔬第一镇——谭芳镇,这个拥有耕地15万亩,人口9.7万人的山东省中心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瓜菜、林果、畜牧三大产业,实现了粮经比例1:9,如今,农业年总收入突破30亿元。据谭芳镇副镇长薛光太介绍,谭芳镇的农业发展,首先是农字头企业的牵头带动作用,通过引进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当地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使得当地的无公害瓜菜远销北京、黑龙江以及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匆匆离开谭芳镇,我们直奔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冬暖式大棚发源地——三元朱村。行进的路上,首先震撼了我们的,就是那一望无际浩如白色海洋的大棚,西海村的村委主任李文华风趣的说:“以前都叫咱们那里是海,和这里相比,这才是海,我们那只能算是一个小浪花了。”我们此行很是幸运,知道考察团要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冬暖式大棚创始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百忙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待了我们。
王乐义热情地与我们一起进行了座谈,毫不保留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发展经历和大棚蔬菜的建设与管理经验,让我们这些只听其名,未见其实的外乡人了解了真实的三元朱村、真实的寿光。三元朱村有830多口人,耕地面积1295亩,有蔬菜大棚530个,2008年全村年总产值3885万元,人均收入11300元,全村存款2400万元。正是由于农民有了稳定高效的收入,全村人如今都住进了规划统一的堪比城市社区的二层洋楼。看到三元朱村如此美景,张三森称赞道:“三元朱村走的是改革开放之路,和谐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靠的就是科学发展。三元朱村走过的路就是我们曲沃今后要走的路!”告别三元朱村时,张三森代表曲沃县委、县政府向这位我国农业传奇人物赠送了写有“十余载传艺授真经、万亩棚生金富菜农”的铜匾。
早就听说,“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了的菜。”下午,我们参观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和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寿光蔬菜物流园。寿光市有耕地138万亩,大棚蔬菜占到了80万亩。面对我们提到的卖菜难不难的问题,市场人员说,他们的这个市场占地1880亩,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年交易量可达到50亿公斤。新建的物流园占地3000亩,投资20个亿。他把寿光蔬菜的快销给我们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早上进了寿光人的菜篮子,晚上上了北京人的菜盘子。”最让考察团开眼界的是,在中国蔬菜科技博览会展厅内,大家看到了无土栽培、液体栽培、脱毒栽培的各种蔬菜和“西红柿树”、“豆角树”和“茄子树”等。
做好了菜、做大了菜的寿光人,因菜致富。农民张德明老两口,建了一个拱棚,种植菜椒,每年收入5.6万元。在庄家庄和桑家村,我们看到的是在大棚蔬菜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短短的几天时间,通过看、听、问,考察团成员除了对寿光的惊叹和羡慕外,剩下的就是对自己原本还沾沾自喜的成绩有了重新认识:小打小闹。笔者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所闻:眼界决定一切
人们对做事没有魄力通常喜欢用“裹足不前”来形容,其实,裹住的不是脚,是思想和观念的封闭与保守。
张三森说:“这次考察就是放开大家的脚,走出太行,让海风吹吹。我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这‘真金白银’一定胜过开几次会,上几堂课。”在考察团驻地的座谈会上,他提出了今后曲沃大棚蔬菜发展的规划,学习寿光经验,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开创大棚建设新局面,在汾河流域、浍河流域、滏河流域、天河流域建设10万亩蔬菜大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付孟喜说:“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和观察,在华北地区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我们的大棚蔬菜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和成熟的管理、种植经验,只要能够破解农民资金难题、土地流转难题、服务设施难题,曲沃一定能够建成山西的‘寿光’。”张建山当场对各涉农部门进行了安排,各部门在以后的大棚建设中要做到部门围绕大棚搞服务,各村级干部要围绕大棚搞发展。
7个乡镇的书记们和各涉农部门纷纷表态发言,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避免以前那种“听了感动、看了激动、回来不动”的官僚作风。
西海村村委会主任李文华兴奋地说:“我们村跟寿光的三元朱村很相似,明年可以继续扩大规模,力争实现‘无粮村’。”安吉村村委会主任乔来平更是鼓足了心气:“我们村种了几十年的菜,老是求个平平稳稳,回去后我给大家讲讲人家寿光,什么是种菜!”“大产业、大通道、大市场、大效益”山东之行还未归来,这12个字已深深地印在了考察团成员们的脑子里,来时的疑虑早已烟消云散。
所感:一场“普雨式”的民生工程
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件事情能否做起、能否做成、能否做大,仅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不科学的。科学发展的前提必须有科学的决策,靠的还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路线。正如曲沃县再掀大棚建设新高潮,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一方面,让群众认识它,得到群众的拥护至关重要。
后记:在此文发表之际,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过后的农闲时节,曲沃县的乡乡镇镇、村村庄庄正由那些外出回来的考察者们组织着一场场的报告会和讨论会。如果说,来年的产业调整对曲沃县来说是一次革命的话,那一定会是一场胜利的革命,因为,这充满民主的氛围就是保障。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曲沃的大地上正蛰伏着勃勃生机。(通讯员 王建先)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