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如歌看北董

2009-12-04 09:28:00 来源: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靠什么?北董乡党委书记李继红说,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和谐是重要内容,安全重于泰山。作为基层党委,抓好稳定,才能带动发展,促进和谐,保证安全。
打牢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
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稳定的关键是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打牢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该乡党委紧扣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基层”,抓紧党建不放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不动摇,投资340万元新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34个,全部加入全国电视远程教育网,达到“十有”标准,率先实现农村党员阵地全覆盖。农村党员活动阵地为加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培训党员提高素质,扩大组织覆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立足这个平台,全乡基层组织苦练内功,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公仆意识,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打牢了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
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什么?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舒心幸福过日子,快乐健康奔小康。该乡党委通过启动多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投资980万元,建设乡村水泥路50.3公里,村村通油路全覆盖,户户通水泥路达到95%;投资540万元,完成28个村安全饮用水改造,自来水户户通达到87%;投资300万元,安装农村电话8596户,户户通电话率达95%,宽带入户率达30%;投资508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有线电视达到全覆盖;投资150万元,建立景明、东闫两个公交汽车站,村村通客车率达90%;投资450万元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27个,农村文化活动室29个,便民连锁店36个,农村医疗室34个,农民文化活动、购物、看病基本和城市一样方便;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景明旅游节,北董、东闫古庙会,参加各项文化活动的农民累计达50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先进文化氛围,夯实了社会稳定的基础。
构建社会稳定保障体系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该乡党委从社会保障入手,构建义务教育、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合作医疗等社会稳定保障体系。全乡两所初中、21所小学,共3318名学生,全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乡801户998个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14个“五保”人员全部实现“五保”供应;全乡60岁以上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60岁以下农民自觉自愿缴纳农村养老保险170万元,参保568人;全乡2009年收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款70.5万元,参合农民3.6万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5%;全乡55名干部职工,全部参加职工大病互助。投资100万元建设北董乡敬老院,为无依无靠老人提供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创了农村社会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良好局面。
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该乡党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从“四个加强”入手,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一是加强基层民调组织建设,农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民调主任,负责民调工作,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解决邻里纠纷;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坚持坚决有力打击打砸抢分子、各种邪教组织和刑事犯罪分子,净化社会环境;三是加强信访工作,广泛调研,掌握实情,早发现、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强安全防控,建立稳控工作机制,组建稳控工作组和党员义务巡逻队,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摸排矛盾纠纷和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就地解决。义门村党员义务巡逻队,3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义务巡逻消除隐患102起。
“三个发展”谱新篇
北董乡采取有效举措,狠抓社会稳定,带来了诸事和谐、人心思进、百业俱兴。乡镇工业实现零突破:投资1300万元的3座3×350立方米活性氧化钙烧结炉拔地而起;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西闫“众喜”大蒜加工场,西堡水磨石厂,东明德老水车饮品厂,北林交苹果恒温库,东周、李野蔬菜冷藏库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现代农业更上一层楼: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4.5万亩,其中大蒜2万亩,大葱5000亩,洋葱5000亩,其他蔬菜1.5万亩。2009年各种蔬菜喜获丰收,大蒜平均亩收入6000元,大葱平均亩收入8000元,洋葱平均亩收入7000元,蔬菜平均亩收入6500元,全乡总收入近3亿元,仅蔬菜一项全乡人均收入7000元。新农村建设一展风采:以“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为重点,全乡12个新农村试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工程基本完工;建设农村沼气池1012个,带动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大整治活动,每村一至四名保洁员,配备垃圾清运车和清扫工具,保持农村卫生、清洁;突出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以景明秧歌、东明德剪纸为代表的群众性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着重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力358人;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成立长青大蒜、改良大蒜、振殿蔬菜等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建设,全乡12个新农村试点推进村,北董苹果,李野大葱,东明德蔬菜,南林交莲菜,义门红薯,东周柿子,吉庄冬枣,北属寺中药材,白水、南下郇大蒜,景明、平乐旅游,各村特色鲜明,各有千秋,是我市纯农业乡镇新农村建设一朵艳丽的奇葩。
走进碧绿苍翠的曲沃县北董乡,你不仅可以看到这片沃土生长着现代农业的奇迹,更能感受到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强劲脉动。(通讯员薛国华 李明仁)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