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即建立两卡制度。为给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人员提供方便,加强村民与镇干部之间的联系,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做成群众满意工程,该镇针对基层党员分散、联系不方便等问题,专门组织印制了联系卡、监督卡2000余份,发放至每家农户,两卡分别将该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与各支部监督员联系方式进行了公布,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和镇干部的联系与沟通。
“3”,即三方督查。一是县指导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支部进行督查,二是镇指导检查组定期地对各支部进行督查,三是各支部监督员不定期地对参学人员学习情况进行督查。
“4”,即四学联动。针对参学人员文化层次、知识阅历、理论水平、思想状况及岗位特点的不同,采取“四学”方式,确保学习教育覆盖面,一是对年龄偏大的进行“送学”。指定年轻党员与年老党员、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一连一”的方式,送资料上门辅导;二是对文化水平偏低的进行“助学”。确定理论骨干、建立助学体系,将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编排,让文化水平偏低的党员易于理解,一听便懂,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三是对务工流动的进行“寄学”。为保证党员的受教育面,对居住在外流动党员及外出务工党员,将学习资料寄发给在外务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帮助他们及时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四是大学生村干部“促学”。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理论讲解员”的作用,通过向农村党员干部做耐心讲解,对农村党员进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农村党员读懂、读深“两个读本”。
“6”,即“六个一”。一是为科学发展观提一条建议。各支部都设立意见箱,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踊跃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二是成立一个宣讲团。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团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团,深入各支部进行理论辅导,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三是每个村安装一个无线广播。全镇18个农村都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前安装了无线广播,让行动不便的党员干部不出门就能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论述内容。四是用活一批身边的典型。北关村刚刚入党的现年67岁的老人葛景梅,柏村农民义务宣传图书文化知识35年、现年54岁的家庭图书室创始人唐雄飞,东鲁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一面旗”等一系列身边的人和事,为广大党员搭建了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五是参加一次义务劳动。雨雪天气过后,镇机关工作人员和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清扫单位、街道、院落的积雪,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六是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和组织生活会。在会上,镇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基层站所长,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踊跃发言,提出改进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科学发展观,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努力方向,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通讯员盖桂岩 张伟)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