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藕田涌春潮

2009-12-11 08:29:00 来源:


然而,越是天寒地冻,越是汾阴村的藕农们一年中最为热火朝天、最为开心的时节。泥里挖“金”乐悠悠,成为莲藕种植户眼下生产、生活中的总格调。一大早,人们成群搭伙地肩扛铁镐、铁锹走进藕田,首先在冰冻的土地上“破口”,那铁镐轮起如弯月,落下如流星,砸开坚硬的冻土,在柔软的泥沙里取出洁白鲜嫩的藕瓜。每取出一根藕瓜,人们都像抱出一个胖乎乎的金娃娃,脸上绽着笑容,心里品着甜意。一到下午,翼城、侯马、襄汾、曲沃等地的莲藕贩子们就开着汽车、大小三轮、摩托车潮水般地涌进藕田,以每斤1.5元至3元的批发价将当天挖出的鲜藕抢购一空。漫滩里的沙砾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直到太阳落山,种藕人怀揣卖藕的钱,嘴里哼唱着蒲剧,喜滋滋地往回走。
汾阴村在河滩种藕,起于1967年春天。人们将村南村北的亘古荒原开垦为良田,按照“自留地”的方式分给各家各户。用汾河水灌溉,十分便利,家家种藕,家家挣钱。每到冬季,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挖藕、运藕、洗藕、卖藕、全年的开销都要指望藕。2000年春,当莲藕全部下种急需浇水时,汾河断流三个多月,使全村的莲藕绝收,断了汾阴人的财路。2003年,县委、县政府把县域西部的汾河滩涂开发,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点工程项目来抓。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出动多部铲车、推土机进驻汾阴村,历时两年,对千余亩河滩地进行综合平整治理;为防止河水断流影响灌田,县水利部门按照方田规划打了数十眼机井,盖了井房;电力部门帮村里架设了电线使机电配套。从这年开始,汾阴村又恢复了栽种莲藕。村委会为了走莲藕产业化发展道路,党支部书记吴玉军领头成立起曲沃县汾阴村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村实行藕田承包责任制。村民吴常锁、邵建龙、吴復欣、张小明各自承包50亩,其他人有包30亩的、有包20亩的,多达30余户。汾阴莲藕因用河水灌溉,土质优良肥沃,历来以嫩白清脆、入口爽滑、营养丰富而备受市场消费者青睐,在周边各县市市场上,消费者专拣汾阴莲藕来买,进入腊月,价格最高时达到4元钱一市斤,使得种植户大发其财。
2008年,高显镇党委、政府强力推进汾阴村莲藕产业的发展,在汾阴村原来有千亩莲池的基础上,向北面再扩1000亩,对田、林、路、渠、水实行综合规划。今年春天,在新开的莲池地上,高阳村的李小京一户就承包了200亩。镇政府曾多次聘请县农科部门专家,对两村的莲藕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用先进的莲藕种植技术武装大家的头脑,用先进的莲藕种植方法改变陈旧的种植观念,使得今年的莲藕长势大大好于往年。今年8月,省领导来高显镇的千亩莲池视察后指出,因地制宜实行农业调产,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是我们各级政府的共同目标,希望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叫响汾阴莲藕品牌,在莲藕深加工上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农民的增收渠道。
实行农业调产后的莲藕经济,着实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时至今年,汾阴的种植户全都买了专运莲藕的大三轮和汽车。39岁的种植户晁安文承包了20亩,种了4年藕,今年便拆去了祖上留下的破旧狭小的土屋,盖起了高大宽敞的新宅院,他说:“莲藕是高产作物,每亩可挖藕4000斤,每斤平均2元钱,就是8000元,除去各种投资30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像这样的效益,种植莲藕能不奔小康吗?党和政府下大工夫帮我们发家致富,我们的心里能不热乎吗?”
寒风凛冽,雪花飘飘,在这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广袤的汾河滩涂的藕田里却涌动着热气腾腾的春潮!(通讯员 上官建国)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