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小麦红蜘蛛、小麦穗蚜、小麦白粉病、小麦吸浆虫呈偏重发生,局部区域为大发生;小麦纹枯病、小麦麦叶蜂、小麦黑斑潜叶蝇为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210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1800万亩次。
2、棉花病虫害:棉花苗蚜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代棉铃虫、棉蓟马、棉花苗病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3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115万亩次。
3、玉米病虫害:玉米红蜘蛛、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黏虫中等发生;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病毒病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2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430万亩次。
4、果树病虫害:果树叶螨、蚜虫、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苹小卷叶虫呈偏重发生;蚧壳虫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6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520万亩次。
5、蔬菜病虫害:番茄叶霉病、白粉虱、黄瓜霜霉病、小菜蛾、黄瓜角斑病等病虫害呈偏重发生;其它病虫害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6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320万亩次。
6、农田杂草:麦田杂草、玉米田杂草,特别是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仍呈偏重发生趋势,局部区域大发生;发生面积约51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450万亩次。
7、农田鼠害:呈轻发生趋势,局部农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2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16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一)越冬基数:1、小麦潜叶蝇:2009年10月24~25日,襄汾县旱地麦田,百叶有虫25~30头,最高百叶有虫85头,由于10月份温度偏高,基数高于近年。2、小麦白粉病:2009年10月下旬,翼城县旱地麦田普遍发生,往年没查到。3、棉蚜:2009年11月5日调查,石榴树平均五寸枝条75.5头蚜虫。2008年11月20日调查0.93粒卵。前几年调查未发现。花椒树近两年调查未发现蚜虫。4、小麦蚜虫:2009年11月5日调查,蚜株率、百株蚜量0.46头,百株蚜量比2008年同期减少56.5%(2008年11月5日蚜株率0.46,百株蚜量1.06头,)比近10年11月5日同期减少蚜株率56.6%,百株蚜量比近10年同期减少96.8%。5、小麦红蜘蛛:2009年11月5日调查,平均尺行长4.7头,最高尺行长34头,比2008年同期增加1.35倍,比历年同期增加2.7倍。6、玉米螟:百杆虫量5头,比2008年增加42.8%,比历年减少28.2%。7、吸浆虫:平均每小样方0.7头,比2008年增加2.5倍,比历年增加37.5%。8、地下害虫:平均每平方米1.86头,比2008年增加5.7%,比历年增加1.08倍。9、小麦条、叶锈:调查未发现。10、棉铃虫:挖土调查与近几年基本一致。11、小菜蛾:2009年10月10日调查,虫株率10%~20%,百株虫量7~18头。12、大白菜霜霉病:定点调查田发病株率83%~87%,高于近几年。
(二)气象因素:由于我市去年秋末初冬降水偏多,麦田苗情长势良好,但冬季气温偏高,对病虫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市气象台2010年气候预测,1~2月份降水略偏多、气温略偏高,对小麦返青及麦田杂草发生有利;3~5月份降水略偏少、气温略偏高对小麦蚜虫、小麦红蜘蛛、棉花苗蚜发生有利;4月份降水略偏多对小麦吸浆虫、小麦白粉病发生有利;6~8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少,对桃小食心虫、棉铃虫、果树蚜虫、螨类、小菜蛾发生有利;7~8月份降水略偏少对玉米红蜘蛛、玉米蚜虫发生有利;9~10月份降水略偏多,对秋作物、果树、蔬菜喜高温、高湿病害发生有利。
三、农作物生态条件对病虫发生有利。由于小麦播种期前后墒情充足,苗情长势普遍良好,使小麦返青后的抗病能力增强,但随着秸秆还田的普遍推广,麦田地下害虫,将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植棉效益的降低使棉田面积不断减少,而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占90%以上,使二代棉铃虫受到有效抑制,但次要病虫害等发生危害的上升,将对棉花的生长构成一定的影响;随保护地种植面积扩大,作物种类增多,为病虫害的周年发生及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秸秆还田、免耕技术以及机械化收割的大面积推广,对地下害虫土传病害有利;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复播面积的扩大以及作物种类的增多,不仅为病虫草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使病虫草鼠害在局部的暴发和成灾成为可能。为此,各县(市)要树立抗大灾的忧患意识,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制订应急防治预案,切实做好病虫监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开展技术培训,为全年各种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充分的技术与物质准备,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安全。(临汾市植保植检站)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