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2010-02-26 09:44:00 来源:


《临汾市小麦春季生产管理意见》从一般水地麦田、晚播水地弱苗、旱地麦田、春季受冻麦田以及病虫草害防治五方面的管理作出了阐述,具体内容有:
一般水地麦田的管理。1、适时划锄和镇压。冬浇过的麦田,在“顶凌期”(夜冻昼消)时必须划锄或轻耙,除去封垄干叶,使麦脚利落,光照充足,促进小麦早返青;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生育进程过快,避免其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促壮的好措施。未冬浇的水地麦田要普遍镇压,以利于提墒保墒。要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2、科学追肥浇水。春季追肥浇水时间依苗情分类进行:一是总茎数60万以上壮苗田,适当抑制春季无效分蘖,促蘖盘根,将浇水追肥时间推迟到拔节期进行,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二是总茎数在40-60万的麦田,肥水管理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0-50万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麦田,在小麦拔节中期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墒情合适后应进行中耕保墒提温,避免龟裂漏风跑墒。3、喷施化控剂。对于高产(或旺苗)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多效唑等化控药剂,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晚播水地弱苗的管理。1、及早划锄,保墒增温。划锄有保墒、增温的作用,因此,对晚茬麦田,早春及早划锄对促苗早发有重要意义。2、适时追肥浇水。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而延缓麦苗生长发育。对于群体较小的晚播弱苗,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氮素化肥,不要浇水,以促进分蘖增生,适当扩大群体,为保证亩穗数充足奠定基础:第二次在拔节期,肥水齐下,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于播种时已增加播量,群体适宜,只是叶片数少,根系发育差的晚播弱苗,根据地力水平、群体大小及发展趋势,决定在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
旱地麦田的管理。我市十年九春旱,因此,立足抗旱保墒提墒,是确保旱地小麦高产关键。一是强化镇压措施;二是趁墒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三是酌情叶面喷肥,对于墒情较差麦田,每亩用尿素2-3公斤,对水1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以起到以肥济水,提高抗旱效果的作用。
春季受冻麦田的管理。1、倒春寒的预防。一是对生长过旺麦田,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多效唑,适度抑制生长。二是灌水防冻害。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春季冻害有很好的效果。三是熏烟。主要利用草燃烧后的烟幕持续使地面气温升高,一般可以提高叶面温度1℃-2℃,有减轻霜冻的效果。2、冻害补救措施。小麦发生冻害后,应加强管理。水地小麦及时灌水,增施氮肥,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及时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杂草防除,尤其是秋季未防除的麦田,遇到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应停止防除,喷雾一定要均匀、周到,切忌遗漏或重复喷雾,以防药害发生和防除不彻底。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草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应针对当地易发生的病虫草害特点,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免形成危害。(记者 范韶华 通讯员 芦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