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邑高奏扶贫歌——大宁扶贫局工作纪实

2010-03-01 16:49:00 来源:


近年来,大宁县扶贫局一班人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全面贯彻“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措施,紧紧抓住“两区”开发的良好机遇,重点实施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化扶贫、连片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等各种项目,为了大宁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献真情、办实事,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扶贫之歌。
整村推进有序进行移民搬迁惠及百姓
整村推进项目是扶贫工作的“老大难”,由于多年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认识不足,再加上涉及范围广、资金不足等困难,是县扶贫局一班人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为此,2008年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整村推进项目750万元,涉及5个乡镇19个村委,然后,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扑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炕头上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帮助他们制定生产计划,说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重要意义,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整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全县三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共涉及19个村委,2486个贫困户,贫困人口11115人。利用财政资金750万元,计划发展种草3630亩,购小尾寒羊母羊和公羊3443只,发展核桃树2318.8亩,发展苹果树5192亩,打坝造地和平田整地1055亩,维修道路5华里,建蓄水池1座。目前第一、二批各村委经济林和种草、经济林栽植已全部完成,打坝造地工程正在实施当中。第三批村委种草1855亩,羊舍正在修建,经济林正在规划实施,已调购安多拉长毛兔350只,并落实到户分散饲养,目前状况良好,环村绿化正在规划实施。
大宁县扶贫移民工程从2005年开始,县扶贫局一班人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对100口人以下、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山庄窝铺进行移民扶贫,目前共有2000口贫困人口实施了扶贫移民搬迁。涉及4个乡镇9个村委41个自然村,共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新建窑洞525孔、平房18间。2005年搬迁500人全部迁入新居,2006年搬迁1500人的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部分户已搬迁入住。根据省办计划2009年全县又实施7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老百姓彻底告别了昔日山庄窝铺的土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砖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住在公路边,出门真方便。
吃水不用担,龙头进了院。
种地在跟前,垣面平展展。
村中有校园,宽展又安全。
农业税全免,上学不掏钱。
种粮有直补,养老有保险。
参加新农合,看病不熬煎。
科技下了乡,经济大发展。
移民好政策,农村面貌变。
赶上好时代,生活比蜜甜。

    “两区”开发如火如荼连片扶贫成效显著
大宁县扶贫局一班人紧紧抓住全省实施“两 区”开发的机遇,立足当地实际,积极申报项目,到2008年全县有6个项目正式列入全省两区项目考核之中(建设良种肉羊基地项目、年产100吨麦绿素系列产品项目、生态石材开发项目、二郎山风景旅游开发项目、年产2.5万吨湿法新工艺炭黑生产线项目、改性炸药扩能扩产项目)。
3年来,经过企业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目都有不同程度进展,已竣工投产3个。改性炸药扩产扩能项目,靠自身资金和拆借其他企业资金完成投资,于2006年12月竣工投产。良种肉羊基地项目和石材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100吨麦绿素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完成了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订购;二郎山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各企业共完成投资5817.68万元。2008年,大宁县又申报了7个项目争取列入全省第二轮“两区”产业开发规划。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愿望,要让“两区”开发项目在山区大宁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2008年大宁县被确定为片区开发试点县后,争取财政资金1000万元。扶持发展核桃2000亩、桃树7000亩、小尾寒羊4444只、建大棚300个。同时,整合县直各部门资金完成项目区内水、电、路、校、荒山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宁县的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区包括昕水镇、太德乡、三多乡3个连片乡镇的30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涉及农户4757户19278人,项目区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94亩。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涉及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工程、饮水安全,坝系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六大工程。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通过采取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各项机制的措施,全力推动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有序进行,去年完成了经济林栽植和大部分的大棚建设,项目区共栽植桃树7187亩、核桃2000亩,共新建拱棚300座。完成种草、建圈舍、饲草青贮3项调羊前的准备工作,调羊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同时,利用片区资金扶持三多乡建核桃接穗圃1处、太德乡建桃树苗圃1处、扩建和完善太仙集中供水工程1处。目前,这3个项目全部完成,太仙供水工程已于2009年5月份投入使用,太德乡桃树苗圃现已开始出苗。
在搞好重点扶贫开发项目的同时,县扶贫局精心组织,举办了4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全县外出务工人员281名;按照“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管理模式,全县已有6个乡镇24个村建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社”,资金规模达到442.972万元;亚行项目申报完成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预计近期可启动实施。
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大宁县的贫困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截至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元,粮食总产量3646万斤。2001年大宁县扶贫局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4被省、市扶贫办评为“先进工作单位”,被临汾市委、市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2005年被市扶贫局评为“先进工作单位”,2006年大宁县被山西省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县”。  (侯耀强 苏生保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