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0-03-19 11:42:00 来源:


杨志威认为,目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形势是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向好,有利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农业基础条件依然较差、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比例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将增强责任意识,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重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作为主攻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杨志威表示,为实现今年确定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亿公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的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提高单产上下工夫。要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激励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配方施肥等项目实施。突出抓好15个小麦万亩丰产方、30个小麦千亩示范片、80个小麦百亩攻关田和30个玉米万亩丰产方建设,抓好示范点,为我市粮食生产再上台阶起到示范 引路作用。二是启动果菜药三个百万亩建设工程,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在全市重点打造三个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即以中国苹果之乡吉县、金梨之乡隰县为龙头,带动西山七县建设100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以曲沃磨盘岭模式为龙头,带动平川七县(市、区)建设100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带;以安泽野生连翘和襄汾县种植地黄为龙头,带动10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要求今年每个县(市、区)都要至少新建一个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园区,要推广应用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全市三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带动,从而引领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省龙头企业“513”工程,实施好我市的“39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即扶持抓好3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9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31个年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的县级龙头企业。要定好规划,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完善机制,打造品牌,力求突破。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推广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启动玉米、小麦、蔬菜和水果四个产业技术体系,争取实施8个县(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力争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以上。五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重点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即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和农村信息、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保障农产品安全快捷上市。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和输出转移,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七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按照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时空分布,构建城乡建设新布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新确定的235个重点推进村倾斜。坚决打好“硬化、绿化”两个硬仗,分三片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推动“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全面实施。着力实施“325”新农村建设精品工程,即在省市命名的100个示范村中树立30个标兵村,在全市81个新农村连片区中,推出20个连片区,在新启动的235个重点推进村中打造50个亮点村。要继续做好机关、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工作,着力推进“五个全覆盖”,继续加大以沼气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开发生物质炉、吊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八是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0%以上,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个,使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00个以上;培育市级窗口合作社100个、县级200个,农户入社率达到20%以上。( 记者田青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