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4 10:22:00 来源:
岳龙是浮山县北王乡沼气服务站站长。从2006年至今,岳龙已在北王乡10余个村修建沼气池250余座,维修沼气池600座,通过沼气技术推广带动千余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沼气服务和技术推广的带头人,获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被大伙亲切地称为“沼气管家”。
“沼气管家”真诚的心拉近了和沼气用户之间的距离。“虽然我只是初中学历,但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我了解到,普及农村沼气意义重大,它能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建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做个沼气服务人员,尽自己的力量在发展沼气工作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的愿望。”怀揣着这样的信念,2006年浮山县在全县组织招收沼气维修人员时,岳龙毫不犹豫地积极报名,到太原农业学校参加了沼气技术培训,就这样与沼气“结缘”,开始做起了村民的“沼气管家”。
谈起建设沼气池的好处,每个人都能说上十条八条。但一旦让自己家里建,却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吃螃蟹的第一人”。岳龙认为,实际行动就是最好的思想动员工作。他二话没说,对自家院落实施“一池三改”。“一池三改”给他的院落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环境的整洁和清新使原本早已熟悉猪鸡随意满院跑、猪粪鸡粪臭气熏天和柴禾满院堆放的村民跟前一亮,让群众感受到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周围的邻居你来看看、他来瞅瞅,岳龙就利用这个时机给来访村民详细介绍沼气的使用和经济效益,局面很快就打开了,由本村到外村,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逐渐高涨。但是也有个别村民由于经济困难,即使政府给予很多补贴,自己仍无法拿出需要投入的1000余元钱的垫资,很多人因为资金问题止住了脚步。岳龙就左跑一趟、右跑一趟,积极协调水泥等材料销售商,自己作担保人,让困难村民先拿上材科修建沼气池,待沼气池补贴款发放下来后再还给销售商,以此解决了30余户困难农户的建池问题。岳龙自己担风险作担保,这让大伙看到了岳龙真诚做工作的一片心意,很多村民积极邀请岳龙为自己修建沼气池,不断地接触拉近了岳龙和村民之间的距离。
为民解忧,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农户的信赖。为使沼气池建设能健康、持续发展,在县、乡两级领导协调指导下,北王乡成立了沼气服务站,岳龙负责平里、梁家垣、南安、玉石坡等10余个村庄的沼气服务,服务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
浮山县是山区县,村与村之间距离远,经常是沼气用户的一个求助电话就需要服务人员跑几十里路。因此要想搞好沼气服务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耐心和为村民服务的积极性,很难做到持之以恒。
2008年7月炎热的一天,岳龙接到几十里外孔家河的电话,说是沼气池坏了,他立刻骑上摩托车出发,利用午休时间及时处理了故障,眼看天气不好,来不及喝水、吃饭,赶紧骑车返回,但由于雨来得过急,他在泥泞的道路上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才上了柏油路。岳龙被淋成了落汤鸡,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岳龙初中毕业后,给别人家盖房子当“小工”,后来做“大工”,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岳龙深知村民赚钱不易,在维修沼气时,只要配件能修好的,宁可自己多花点时间、多费些心力给修好,也不让老百姓多花钱去买新的。
由于岳龙服务热情,作风朴实,大伙儿的沼气池有了问题需要解决,都爱找岳龙去“解忧”,这个“管家”逐渐赢得了农户的信赖,成了大伙儿的“贴心人”。
认真钻研,技术推广带动千余户村民念好“致富经”。在为大伙儿做沼气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沼气的综合利用,发挥更大效益,带领大伙儿共同走上致富路,是岳龙思索的又一个问题。
为了这个目标,岳龙自己购买了许多沼气专用书籍,一有空儿就认真学习,精心研究。2008年5月。还到洪洞县参加了高级沼气生产工培训,拿到了高级沼气生产工资格证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岳龙将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农业实际情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反复实验,他发现将沼液用在西瓜上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能增强西瓜的抗旱能力,大大减少枯萎病、腐根病和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能促使西瓜个大形好,产量增高。同时还能避免在西瓜上喷洒农药,使种出来的西瓜真正成了“绿色产品”,出售价格和销路一路看好,经济效益也显著增加。
据了解,北王乡岭上村以往每年西瓜种植面积只有六七十亩,每亩地的西瓜收入也只有1000元左右。自从岳龙这个“小技术”普及后,村民们普遍开始大规模种植西瓜,西瓜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余亩,而且每亩收入也增长到1500元以上,涨幅达50%。
通过技术推广,岳龙真正带动千余户村民念好了“致富经”。“致富经”念好了,村民们修建沼气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截至目前,岳龙所服务的北王乡先后修建沼气池1300多座,成为浮山县修建沼气池的先进乡。
大伙儿提起岳龙,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好人”加“能人”,说北王乡出了个“沼气管家”,这是村民们最大的福分……
(通讯员 王二明 许亚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