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转身当了“农场主”

2010-06-09 08:53:00 来源:


作为资源区土生土长的农民能人,何九林、张捷从“贩煤”起家,之后又和朋友开煤矿、办洗煤厂……经过十多年的“折腾”,口袋里的钱是有了,可一直没有成为令自己满意的“企业家”。他们把这种失败归结于以前选项目的方向错误、企业规模做不大而且老是跟不上政策变化的“趟儿”。如今他们死心塌地的选定了农业这个自己曾十分熟悉的行业,计划认真地大干一场,把樱桃种植合作社做成一番大事业,“还是干老本行的好,农业可是国家政策任何时候都扶持的产业”。
他们这个大樱桃种植合作社位于翼城县南梁镇,曾作为附近浍河水库泄洪区的一片沙碱地上。过去这里是荒滩地,闲散的种植一些普通农作物。在这片板结成块的土壤上,小麦只能长一尺高,亩产多少没人在乎,也鲜见有人去统计。这种状况反倒被郝九林他们看成了有利条件,土地承包价格低,成为他们把樱桃园选址定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显然他们寄希望于这片贫瘠的土地,在开始整地之初,就打旱井、买水泵、修田间路,希望自力更生改善水利条件,使这里自成农业体系;他们还在这片盐碱地的中央,建起了一座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并简单装修,准备作为将来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区,上述这些樱桃园的基础性建设,就已经花去了近30万元。
他们在樱桃种植这个纯农业项目上的种种想法、做法,与传统农民迥然不同,而与当初办企业时的理念相比却更为超前——不吝啬投入,讲究合作共赢。自打定主意开始干樱桃园,他们便与临近的运城市新绛县的樱桃种植合作社建立横向合作关系,平整土地的时候,就有新绛方面同行守在现场指导;选种、育苗时,又与北京农科院、郑州农科所等建立固定联系,重金聘请专家指导;大樱桃、小樱桃品种的市场区别,包括中国三大樱桃种植区域(河南二七沟和山东、山西部分同类气候地区)的产品走向已是成竹在胸……
翼城县果树种植历史悠久,基础广泛,果农长期积累了丰富的栽植经验,这成为郝九林他们发起成立合作社的信心所在,目前已经吸引了附近的西张村、东镇村村民13人参加,已经栽植树苗5000株,另外培育了其它品种的樱桃树苗3000株。“我们这里的纬度、土壤和气候都比较适合樱桃树生长。三年后,见了效益了,农民的积极性就高啦,到时候我们这里也将是全国少有的樱桃种植基地!”
但他们发现想在农业产业上有所作为,所需的投入一点也不亚于办当初干洗煤厂。如今已经把60多万砸进去了,可收效还仅仅是100多亩泛绿的土地。随后的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仍需大把的资金投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干部的到来,让他们聆听了行业发展、市场信息方面的指导,更让他们对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充满了希望。

(本报记者 刘玉林)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