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9 17:35:00 来源:
硬招牌:甜、辣、肉,如今做成了“老字号”
夏至时节,我们满含激情来到了曲沃县里村镇。该镇一直以来就是曲沃县农业调产的先锋队,从小麦到棉花,从西瓜到苹果,一路打拼,满身传奇。尤其是2002年,在引进了红提葡萄后,通过几届党委、政府连续的鼎力扶持和发动,红提园区已由最初的里村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新定、安定、封王堡等村,由最初的近百亩壮大到了8000余亩,“万亩红提葡萄园区”开始闻名全省。并且,通过当地果农的摸索研究,平均亩产已达1800公斤,亩均效益近万元,总产值可达5440万元,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今,该镇的红提葡萄获得了国家水果评选金奖,“里丰牌”红提誉满全国,“甜”招牌已经打靓。
今年,他们又聘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在品种搭配上,以红提为主栽品种,搭配维多利亚、巨星、无核白鸡心等品种,保证了产品在早、中、晚期不间断供应市场。
“辣”,是以朝阳村为龙头的朝天椒生产基地。朝阳村2000年起始,就把发展辣椒作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他们从山东引进“益都红”、“铁皮辣椒”等优良品种,和运城临猗县农业经纪人签订了订单生产,使得全村辣椒种植面积快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村”。
与红提葡萄同样享誉三晋的还有文敬村万头猪养殖园区。2002年,在镇党委、镇政府和镇人大的支持下,成立了以镇人大代表张兰香为负责人的养猪养殖园区,高起点引进国际品牌优良瘦肉型猪种——“比系长白”、“台系杜洛克”、“英系大白”、“法系皮特兰”等。按多年平均市场价格计算,每头猪的利润可达300元左右,每年园区总收入3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415余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24.7%。按每户占地1.2亩计算,年收入3万元,也就是说,在一亩多地的土地上每年能得到3万元的收入。
现在园区已形成了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立体循环模式,既净化了环境,方便了生活,又增加了农户收入,一个科学发展的模式的正在生成。
新亮点:果、菜、牛,旱垣也要赛江南
三个“老字号”富裕的是一部分里村人,挖掘出的是沿大运路一线的平原地带的农业潜力。北山南沟农民如何富?山地沟地如何走?在科学发展全面富裕的理念下,里村镇党委、镇政府和全镇农民同样做出了改天换地的创举。
2009年,他们以“引进投资、民商合营、分期开发”的方式,投资1000万元,逐步开发滏河沟沿线的封王、封王堡、新定、朝阳、中立、文敬、北辛店、里村等村的荒山荒沟4000亩,栽植核桃树10万余株,一个“鬼见愁”的馒头山正在变成花果山。按当地领导的计算:三年后,只要果树进入处果期,这些多年来靠天吃饭,种一葫芦打一瓢的旱地每亩同样可以实现收入超万元。
里村镇旱地莲菜主要种植于文敬村霍侯一级路东侧,是为旱垣缺水区域农业调产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2009年,通过文敬村村民王德有试种,发现这种种植模式:产量高,亩产量达3000公斤,按市场批发价3.4元/公斤计算,亩收入达万元;质量优,莲菜颈粗节长,洁白细腻,香甜酥脆;易采易收易管理,无论平地、坡地、河滩地,只要有适量水源即可种植,便于推广;发展前景好,可进行藕、鱼、黄鳝、泥鳅等立体种养;节水,不渗水、不漏肥。该种植模式试种成功后,今年,群众继续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在新定新规划发展百亩种植区,土地调整、莲池建设已经完成,新种栽植如火如荼。旱地莲菜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
矿山吃完吃什么?这一直是该镇北山一带农民思考的问题,目前,他们抓住当地一个大水库的优势,在石滩、北柴两村新建大棚蔬菜100栋,完成了以往出“黑”产品向出“绿”产品的转变。
文敬村生猪产业的发展同样启发了南柴村一带农民的思路,他们村通过和山东嘉祥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全村发展肉牛养殖户30多户,养殖规模达300余头。正在起步的新定村龙盛养殖基地投资300万元,养殖肉牛450头。
总思路:不论坚持还是变,因地制宜是绝招
里村镇的15个行政村异彩纷呈,组成的是一个生气满园的景象。用里村镇镇长杜斌的话说就是:“通过红提、大棚蔬菜旱地莲菜、养殖和核桃这五轮驱动,在全镇实现了特色农业全覆盖。”
在农业调产成为农业主要出路的形势下,里村镇把一方自然条件多样化的土地做到了处处都是“万元田”,他们没有追风赶浪,没有见异思迁,镇党委书记葛宏生说:里村镇农业要保持旺盛的活力必须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固陈推新”!也正如他们所言,老品牌在做精做细,新出路正初现峥嵘。
也正如他们的行动所证明,没有什么走不出来的路,只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总有“一款”适合你! (记者 田青松 通讯员 王建先 许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