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农民增收新亮点

2010-07-16 09:39:00 来源: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果、菜、药”3个百万亩特色现代农业工程,在蔬菜产业以基地和园区建设为中心,以设施蔬菜发展为重点,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全市蔬菜生产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5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总产值15.5亿元。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14.29万亩,总产量75万吨。设施蔬菜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政府扶持 调动农民建棚积极性

“要想富得快,就种大棚菜。”这句民谚如今在霍州广为流传。霍州市陶唐峪乡辛庄村的菜农杨元杏,有2亩大棚,每亩大棚蔬菜年收入达两万元以上,老杨告诉记者:“是政府帮着我建大棚,我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活’钱,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啊!”
今年,霍州把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书记、市长亲自抓,成立领导组,出台扶持政策,掀起了新一轮蔬菜发展热潮。该市明确规定:农户每建一亩日光温室可获5000元补助,每亩大拱棚补助1000元,并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在扶持政策的作用下,农民建大棚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该市已建成温室大棚2500亩。3年后,该市将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新建设施蔬菜3000亩。
各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相继出台发展设施蔬菜的优惠措施,加快大棚蔬菜发展。曲沃启动“千栋大棚、百日会战”工程,将新建第五代大棚1116栋,县财政拿出800万元扶持资金。同时出台规定,每个建棚户可享有县农机配置卷帘机补助1700元左右。尧都区落实财政支农资金300万元,协调信用社发放贷款扶持设施蔬菜的生产,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古县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帮助白素村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户贷款150万元。洪洞县秦壁村新建日光温室由财政负担贴息和技术人员工资,每个温室贷款5万元,村集体投资127万元新建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场所,完善电力、道路建设。
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投入设施蔬菜发展。临汾广奇实业有限公司今年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承包300余亩的农业园区,发展日光温室。尧都区马战林从煤焦行业转 向设施农业,投资兴建375栋大棚,实施西红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洪洞县万安镇曹家庄村德运煤焦公司董事长王麦生成立了维民生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形式,由公司牵头新建81栋日光温室,目前主体已经完工16栋。
“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如今,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如火如荼,广大农民建设大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全市已新增设施蔬菜9600亩。

强化服务 引导农户为“卖”而产

根据我市确定的“在平川建设百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思路,我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行标准化生产,全力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市按照入市产品品牌化、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的要求,大力引导农户为“卖”而产,成立专业生产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促进了大棚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组织编发《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等技术资料,制定《技术操作一览表》,使农民对生产规程一目了然。同时,由技术人员牵头,建立田间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的全过程,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我市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襄汾县5万亩“襄园”牌无公害蔬菜、5万亩“襄绿翠”牌无公害蔬菜及曲沃县4万亩“沸泉牌”无公害蔬菜均已通过认证,填补了我市没有无公害蔬菜认证的空白。
为解决农民大棚蔬菜的管理难题,我市通过举办培训班、散发科普资料、科技赶集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各地也加大力度,创新工作,全力为菜农提供周到的技术服务。尧都区成立庄稼医院,为菜民提供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及标准化生产规程等方面的服务。翼城实行分片指导、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通过电视台“田园风”栏目提出指导意见,扩大技术服务的覆盖面。曲沃专门编印了蔬菜生产管理记录本,免费为菜农发放。襄汾、霍州等地技术人员常年开展技术承包和蹲点服务,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如今,那些过去只懂种粮、略知种菜的“粮农”已逐渐转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菜农”,温室大棚的效益日益显现。

典型带动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我市注重培育典型,树立样板,重点抓好20个蔬菜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农民看得见、学得实、用得上、得实惠。曲沃北董大蒜基地、尧都双孢菇生产基地、襄汾赵康三樱椒基地、曲沃张范村日光温室蔬菜园区、侯马旱地莲园区等规模化区域,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曲沃县星海日光温室园区、襄汾县景毛大棚园区,蔬菜收入占到了种植户总收入的80%以上。洪洞秦壁村70%的农户种植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500亩,全村人均蔬菜收入3600多元,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今年,曲沃张范村日光温室蔬菜园区被农业部确定为“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园区。该园区现在日光温室121栋,面积600余亩,日光温室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5%,人均收入达5000元。
去年,侯马市上马办事处张少村的水泥池井水莲菜一经上市,就因色泽白亮、口感脆甜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旱地莲菜产业前景看好,该村莲菜已发展到300亩,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县市发展这一产业。
尧都区贺家庄乡根据当地沟多、坡多的地势,首创出土窑洞种植双孢菇的生产模式,为丘陵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目前,该乡共发展400余个,种植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年产量可达600万公斤,产值达3000余万元。
翼城县番茄、茄子、菜豆、黄瓜、草莓六大蔬菜园区,连片种植、各具特色。洪洞县新增大槐树镇秦壁村、万安镇曹家庄村两个五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尧都区在段店万亩芦笋基地的带动下,芦笋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仅县底镇今年新增3000亩;襄汾县在东李村的带动下,全县大棚黄瓜发展到1.5万亩;洪洞县秦壁村带到了周边乡村万亩菜豆发展……
纵观全局,我市大棚蔬菜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突显,设施蔬菜已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相信,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又一新途径。

(记者 田青松 范韶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