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2010-08-27 09:54:00 来源:


“一把手”工程倾心帮扶
2007年,按照市委下乡办的安排,市农委定点帮扶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为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市农委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给予支持和帮扶。从那以后,市农委主任杨志威每年都要深入段村,了解扶贫点基本情况,与村干部研究扶贫工作,并在人力、财力、项目等方面重点予以支持。
为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市农委每年都要委派一名班子成员带队,进驻扶贫点,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队都与当地村干部密切配合,与党员代表座谈,入户访问,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并结合当地实际亲自制订工作方案,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工作队员都是农委的骨干,他们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都自觉地把扶贫工作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熟悉农村工作和农业技术的优势,带头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农民朋友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受到了村民的一致欢迎。
“调产工程”拓宽致富路
段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型农村,距汾西县城7.5公里,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038口人,450户,耕地面积为2400亩。通过调查研究,市农委工作队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发展玉米、核桃、养猪产业为基础,以培育窑洞双孢菇新产业为重点,加大农村政策宣传、沼气建设、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力度”为内容的帮建方案,一任接着一任干,发挥当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他们发挥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优势,注重造血式扶贫。他们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扶智行动,组织邀请省、市农业、畜牧以及食用菌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实际到段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讲授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高产技术、油菜生产管理技术、养猪育肥及疾病防疫措施等内容,开展了粮食补贴政策宣传,确保了农民该得的实惠不缩水,赠送了科技图书700余册,激发了村民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了当地农民脱贫的信心。
为了培育新的增收致富项目,他们多次考察,反复论证,把土窑洞双孢菇作为重点扶贫项目,积极宣传发动,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尧都区贺家庄窑洞双孢菇基地等地考察学习,聘请贺家庄和市里其他方面的技术员从挖窑洞、进料、配料、接种,到日常生产管理都全程蹲点跟踪服务指导,组建并重点扶持了段村信和农菌类专业合作社,邀请尧都区技术中心尉建国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多次到基地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并帮助解决产品的收获、存储、销售等问题,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去年,20眼窑洞投入生产,每洞当年收入就可达到6500元左右。村民尝到种植双孢菇的甜头,发展积极性非常高。今年又新挖窑洞30套,使全村的双孢菇生产窑洞达到51套。目前每公斤双孢菇批发7元,每洞一茬最少可产1500公斤,可增收1万余元,仅此一项可为村民增收50余万元。他们将段村作为全市的食用菌园区重点给予长期支持,将双孢菇产业发展为段村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民生工程”赢得村民赞
工作队全体人员从进驻段村那一天起,就把自己作为段村村民中的一员,把段村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来办。不仅在发展双孢菇产业上,从产前、产中、产后全面通盘考虑,优化了该村产业结构,而且结合农委实际,尽可能地为段村多做实事好事。
几年来,他们免费为70多个农户新上了沼气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帮助段村成立了宏鑫养猪专业合作社,并争取立项给予扶持;先后投入现金十余万元,帮助解决段村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争取水利、交通、扶贫、民政等部门的支持,解决资金数十万元,用于该村双孢菇生产、街巷硬化补贴和解决困难群众过冬吃穿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为该村发展提供项目、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
市农委定点帮扶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力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子,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 田青松 通讯员 吉东发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