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条主线,紧抓两个新农村连片建设,做好三方面提升工作”,这是曲沃县高显镇以“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农工程”发展策略,是该镇把推进“爱、树、建”活动成果转化为转型跨越的具体思路、扎实举措和自觉行动。今年以来,该镇坚持农业产业化主题,突出发展工业化核心,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抓住农民增收关键,把“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转移农民、城镇化建设农村”的发展战略引向深入。
“一条主线”激活增收机制。该镇紧紧围绕“东建大棚、西种莲藕,南抓工业、北接大枣、中搞养殖”这条发展规划主线,在优化产业上基本形成了“南工、北枣、东棚、西菜、中养殖”的发展格局。目前,境内共有钢铁冶炼、油库、建材等大小企业62家,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余人,直接带动从事二、三产业人员3000余人,每年可为全镇农民增加1.4亿元的收入;在种植业上,西白集、段家村继续发挥梨枣、冬枣优势,红枣园区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在汾河滩涂开发方面,汾阴、高阳两村在现有1000余亩莲池的基础上,再开发莲藕500亩,双千亩莲池已初具规模,成为两村农民的“刮金板”;以东许、西许等村为示范点连片开发的大棚蔬菜,已完成建设29栋的目标;在养殖业上,上太许村的3万只獭兔养殖园区,高阳村、郑村的养猪小区,高显村的肉牛养殖,段家村的奶牛养殖,南太村的鸳鸯养殖,高阳村汾河大坝下的林下养鹅等养殖业异军突起,养殖户年增收300余万元。
“连片建设”扮靓新农村。高显镇巩固完善郭仪线以北郑村至西白集等六个村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成果,集中推进大运路东张庄至东许五个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并在新农村连片建设上做到了“六个起来、六个覆盖、六个共建、六个共享”。“六个起来”,即村与村连起来、道路两旁绿起来、村里街巷净起来、产业结构调起来、路边电灯亮起来和村民生活富起来;“六个覆盖”,即水泥路村村覆盖、公交车站点村村覆盖、有线电视网村村覆盖、电话通讯村村覆盖、健康水村村覆盖和合作医疗村村覆盖;“六个共建”,即五庄小学建设、多功能休闲广场建设、敬老院建设、集贸市场建设、住宅小区建设和培训中心建设;“六个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国家惠农政策共享、休闲场所共享、社会福利资源共享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享。
“三个提升”增强发展后劲。今年以来,高显镇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创新特色,整体推进,重点抓三方面的提升工作。在服务上标准方面,该镇突出地域特色,继续坚持“围绕园区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事项,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总计发放惠农资金420万元,全镇平均每人150元。在设施上档次方面,该镇完成常家敬老院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完成西白集、上太许支部村委阵地建设和神泉、南太许、西许“两委”活动阵地改扩建工程;完成高显和南太许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实现全镇硬化道路户户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放心水、纯净水工程设施,使全镇农民饮上了国家达标饮用水。在文化建设提品位方面,该镇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篮球队、中老年鞣力球队、中年妇女健身球队、老年气功队和文艺宣传队。部分村在全国健身比赛获奖,并且荣获“全省首批特色文化村”和“农村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该镇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镇”光荣称号。另外,该镇全力打造“文化名镇”品牌,集中人力、物力,搜集整理了长达40余万字的纪实史料《话说高显》,为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增添了一张靓丽名片。
(记者 张玉萍 通讯员 上官建国 娄广东)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