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 09:10:00 来源: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记者采访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东红。
谈及全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张东红说,今年,我们经过认真调研,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突出工作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为实现负重转型、绿色崛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的总体思路。
围绕这一思路,张东红说,今年将重点抓好“四建一扶持”工作,即建良田、建基地、建园区、建新村,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来说:一是突出土地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土地治理计划总面积13.37万亩,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12221.67万元。项目建设中,将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坚持高标准规划、施工和管护,认真落实项目评审、工程招投标、项目公示制等各项制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二是突出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在发展主导产业基地上,山区在核桃、红枣、水果等经济林的发展上求突破,平川在优质粮食、蔬菜水果的发展上求突破。“十二五”期间,大县每年建设主导产业基地1万亩,小县每年0.5万亩至0.8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主导产业基地规模达50万亩左右。基地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发展基地;要整合支农部门资金,多种方式积极吸收社会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要探索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好机制,以市场利益为核心,调动各方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要与大专院所或科研单位联姻结对,寻求长期技术支撑,及时将其科研成果、科技产品、智力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和新型农民,确保科技贡献率高于非项目区。三是突出磨盘岭模式推广,搞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磨盘岭为典型,每个县至少建设一到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动全县乃至全市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推广磨盘岭式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川、坡、垣、峁集中治理,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土地治理和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科技领先、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突出龙头企业与农合组织的培育,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我市粮、果、菜三大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20个农合组织。努力构建“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产业格局,在产、加、销的结合和打造品牌上下工夫,形成“发展一片基地,扶持一批龙头,带动一方农户”的格局。五是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六化”水平。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概括为:树立、改善、加大、提高、示范。“树立”就是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改善”就是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就是加大科技支撑作用,用科技引领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就是提高农民科 技务农素质,努力提高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水利化、信息化、农机化“六化”水平。“示范”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平川县(市、区)借鉴尧王台、秦壁、磨盘岭的经验,每县建设一个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点,规模为1000亩至3000亩,力争由北到南,形成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一条线;东西两山根据各自特点,建设一个以产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为千亩以上。六要突出政策制度的落实,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严格项目与资金管理,严格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严格条例中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工程优质、干部安全、农民受益。严格落实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严禁滞留、挪用、贪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严格执行以工程监理、工程建设及管护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保证群众长期受益;严格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强农发队伍的廉政教育与管理,严格按制度办事,防止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对于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张东红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将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作贡献。(本报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