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米家垣:小米粒做出大文章

2011-06-13 08:16:00 来源:


“种地也要算那经济账,种谷子没有种玉米产量高,但小米价格可是玉米的两倍还多啊;种谷子,政府提供种子,化肥还给补贴一半,算算账还是种谷子划算!”卫家枣凹村村民卫俊明捧着政府发的种子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米家垣乡立足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的原则,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按照“稳种植、强特色、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绿色谷子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发展道路,谷子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0年,该乡种植的万亩优质谷子,总产量达到350万公斤,仅此一项产业收入可达11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300余元。

强化示范带动  形成规模发展

浮山县米家垣乡地处太岳山区,四季分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谷子生长,当地出产的小米口感好、色泽好、形状好、品质好,素有“神山贡米”之称。
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该乡建设了英雄圪塔百亩绿色谷子示范园,划分了新优品种展示田、高新技术推广田以及新引进的品种试验田,规范进行蓄水保墒、选用优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药剂拌种、适期播种、科学管理七项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同时还建设了以英雄圪塔、史演河、赵城、庞家垣、高家山为中心的千亩绿色标准化谷子生产基地。
“我们家有40多亩耕地,以前种的都是小麦和玉米,近几年,乡里在我们村建成了绿色标准化谷子生产基地,鼓励我们都种植绿色优质谷子。刚开始村民们积极性不高,作为一名党员,我带头种了35亩,近几年收入都还不错,市场也很好,去年仅谷子一项就收入了46000元。村民们看到了示范田的好处,现在都主动种开了谷子。”米家垣乡英雄圪塔村村民郭生禄向笔者介绍说。
通过示范带动、党员带头、种植大户联动等方式,该乡形成良好的互动联动发展模式。今年该乡的绿色谷子种植面积将从1万亩扩大到1.5万亩,使谷子面积占到全乡耕地总面积的55.6%,实现人均3亩谷、产量上千万斤的目标。按每斤2.5元算,仅谷子一项就可实现收入2000万元。

强化科技指导 实现标准生产

该乡组织聘请县科技局、农业局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采取办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印发技术明白纸、开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对重点示范区、重点种植户派驻科技人员进行一对一教学,形成专家组-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目前,该乡的培训人员已累计达6万人次,真正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绿色经营理念和标准化种植水平。
自米家垣乡绿色谷子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来,该乡就积极推进谷子标准化种植,起草制定了《谷子栽培技术规程》《栗加工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通过严格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太阳能物理技术灭害虫等八项绿色谷子标准化栽培技术,不仅增加了谷子的产量,每亩谷子可增产100公斤,更确保了米家垣小米的品质和质量。

强化协调服务  打造产业品牌

该乡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真正实现了让农民群众“种的上、种得好、卖得高”。产前,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为村民免费提供良种,提供化肥补贴,落实贷款;产中,乡农业技术中心定期进行具体指导,并聘请县农委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谷子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产后,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米家垣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拓宽谷子及其附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以米家垣小米加工的“神山贡米”、“小米方便面”、“小米煎饼”等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更是出口到香港、美国、新加坡、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