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4 16:38: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我们这里十年九旱,通过精心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我今年种植的15亩小麦获得丰收。”6月21日,正在晾晒麦子的尧都区贺家庄乡贺家庄村村民杨安家说。今年,贺家庄乡6000亩沟播小麦平均亩产达278公斤,高产地块亩产350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133%。
据了解,贺家庄乡地处尧都区东南部,属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小麦种植面积1.78万亩,全部是旱地。多年来,在农业技术等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该乡推广了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旱地沟播等实用技术,小麦产量稳步提高,成为该区旱地小麦生产的典型样板。
“今年,小气候特征和独特的沟播技术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喜悦,贺家庄乡6000亩沟播小麦再次展现了其优势。”尧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站站长张兰生介绍说,去年小麦播种后,天气持续干旱,小麦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抗旱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在去冬今春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该乡沟播小麦能获得丰收,得益于采取的有效措施:采用了统一供种技术,使用包衣种子,推广区划品种临丰3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养分含量为30%(N18P12)的配方肥面积达到85%;采用留高茬、秸秆还田技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沟播技术,使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且沟垄明显,能容纳雨雪,减少径流,提高了降雨利用率,沟播的宽窄模式,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提高了小麦的品质。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