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5 08:56: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景华)日前,市扶贫办主任杨刚杰带领部分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一行4人,深入下乡住村联户联系点浮山县天坛镇赵家垣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走村访户,认真调研,与村委会一班人共定帮扶方案,同商发展大计,同议帮扶项目,受到村民一致称赞。
浮山县天坛镇赵家垣村是一个典型的黄土沟壑区贫困村,也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由8个自然村组成,1300口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今年年初,市委下乡办确定该村为市扶贫办的下乡住村联户活动帮扶村,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及时对扶贫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工作队先后三次深入赵家垣村,扑下身子,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走到田间地头,访贫问寒,把自己融入当地,尽快了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制定帮扶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8日至10日,杨刚杰再次带着扶贫工作队,住到了这个村最贫困的自然村郑家垣村,利用3天的时间,冒着酷暑,深入联系的示范户和贫困户,实地查看种植、养殖基地,和老百姓促膝谈心,召开村委班子座谈会,共商脱贫致富项目和发展措施,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明确了扶贫方针。按一定比例对农户进行分类,扶贫不扶懒,扶智不扶愚,真扶贫,扶真贫,分年度给予扶持,逐步扩大扶贫面。二是制订了扶贫项目。根据本村闲山草坡较多,群众有养牛、养羊、养鸡的传统,近一两年还成功种植了窑洞蘑菇的实际情况,决定重点发展窑洞蘑菇、养牛、养羊、养鸡项目。窑洞蘑菇具有占地少,受自然环境干扰小,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的优点;而牛粪、羊粪、鸡粪又是种蘑菇的优质原料,蘑菇种植户可以就近解决种蘑菇的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形成循环经济。初步计划,2011年先发展15至20对窑洞双孢菇,年产达到2.5万公斤,3个小型牛场,3个小型鸡场。牛场和羊场采取集中建设,家户养管的模式,养羊则采取纯粹以家户为单位圈养的模式。到年底要发展50至60头牛,800至1000只羊,500至1000只鸡。三是确定了扶持方式。因地制宜,组建贫困村发展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市县两级扶持扶贫资金20万元,吸纳本村经济条件较好、有发展能力的农户以自有资金入股,从互助资金社借款发展项目,实现滚动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支撑。窑洞、牛场、羊场、鸡场等固定资产建设资金采取一次性补助的形式解决,购买牛崽、羊崽、鸡雏的资金采取贫困村互助资金借贷的方式解决。四是确立了扶贫目标。根据扶贫项目的发展前景,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四年实现稳定脱贫,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扶贫目标,如期完成下乡住村联户活动目标任务。
杨刚杰表示,下乡住村联户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实践,市扶贫局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全方位、多渠道为联系村送服务、解民忧、上项目、帮民富。赵家垣村委会负责人也表示,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搞好每一个项目,花好每一分钱,与市扶贫局携手共建新农村,5年之后,赵家垣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