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下乡住村送真情 项目帮扶走富路

2011-08-05 09:59: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文波 牛建忠)近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兵带领扶贫队工作人员,又一次进驻吉县辛村回民村,为这里的回民朋友送来了致富项目,这是今年他们第3次到这住村入户了。
该回民聚居村是我省少数民族聚居村之一,也是贫困村之一,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共有耕地900余亩,主要农作物有苹果、烟叶和小杂粮,是纯农业生产村,人均年收入2600元。
花自己钱送爱心。他们每次来都要带上衣被,每人每天给所住农户交30元饭费,住上三五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多次对所包扶的困难户进行慰问,并为每户送去了一袋面、一桶油和500元的慰问金。
体察民情定思路。他们利用中午或晚上找群众座谈,察看村民的居住环境、生产情况,了解苹果、烤烟等发展面临的问题。当了解到村里的实际情况后,他们觉得单靠送东西并不能改变这个小山村的落后面貌,要长久发展还是要送技术,以提高回民群众致富的本领。
捆绑资金强基础。扶贫工作队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协商,积极争取把今年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下乡联户包扶村的资金全部集中放在了辛村,以便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利用3年到5年时间使辛村面貌基本改变。另外,还争取省民委投资18万实施果园滴灌工程316亩,解决了果园缺水严重的问题,改善了回民聚居村的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增强了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协调市伊协筹集资金6万余元完成清真寺配套工程和民族同心碑建筑。协调组织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回民群众搞科技培训200余人次。
科学规划快见效。一是加快新村建设步伐,优化村民生活环境。多方争取160万元补贴资金,带动村民投资320万元,完成回民危房改造建设、新农村建设、村巷道硬化绿化等工程。二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争取扶持资金110万元,实施旧村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00亩,基本满足了村民对土地的需求,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三是争取扶持资金,发展民族特色养殖业。一方面增加回民养殖业收入,另一方面为苹果标准化生产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形成“畜—沼—果”循环发展的模式。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