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真心实意帮扶俺们村,协调资金修建提水灌溉工程,这件实事办到了俺们村民的心坎上了呀!提水灌溉工程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希望’工程啊!”9月21日上午,翼城县浇底乡翟庄村村委会主任张伟高兴地说。
见到张伟时,他和村党支部书记肖建民带领村干部正在地里忙着铺设水管。他介绍,提水灌溉工程是市纪委的扶贫项目,总投资35万元,共新建两座容量15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机房,配套水泵1台,用钢管800多米,塑料管6000余米。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蓄水池说,这个蓄水池位于付家庄村,从1300米外的沟底提水上垣,再通过管道把它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保证了大旱情况下经济林和农田的灌溉用水。
记者看到,蓄水池已修建完工,正在抓紧时间填埋水管。“前几天连续的秋雨影响了工程进度,天一放晴、地里刚能站住脚,大家伙儿就急着出来干活了。”对于村民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张伟感同身受地说,“村民们对修建提水灌溉工程很是支持,大家义务投工投劳,和村干部一齐挖渠埋管、安装管道、运送原料,都盼着工程能早点完工啊!”不善言语的村党支部书记肖建民介绍,翟庄村地处浇底南垣,是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缓慢。村里共有158户、500多口人,耕地面积3500余亩,下辖翟庄、付家庄、南庄、前河、后河、庄里6个自然村,人均收入仅1064元。今年,村里被确定为市纪委的定点帮扶对象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庆华于4月份带领扶贫工作队到村里调研。当得知村里想发展经济林,但由于灌溉难题村民都在犹豫观望、止步不前时,扶贫工作队决定从这入手,协调资金30万元帮助修建两处提水灌溉工程,早日让村民摆脱现状、脱贫致富。
原来,去年冬天,该村积极响应县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林的号召,引导村民栽苹果、种核桃,加快调产步伐。一提到发展经济林,村民们都认为“种苹果又要完蛋了,种不活啊”。其实,该村有种果树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果树生长,但也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浇灌困难,全靠“天水”。
顾虑归顾虑,但翟庄人也想早点致富,摆脱贫困。同是一个乡镇、地理条件差不多的东村农民种苹果发家致富的信息,让翟庄人很是“眼红”:去年,东村60亩苹果卖了60万元,1亩苹果平均收入1万元。苹果产业良好的效益让翟庄人很是惊讶。
当村民们得知市纪委要为村里修提水灌溉工程的消息后,小村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
很快,修提水灌溉工程的资金全部到位。为用好这笔资金、把工程建好,该村严格按照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等程序。而为了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水管,村干部先后到曲沃、浮山等地打听行情,货比三家;为了省钱,开上三轮车去县城拉管道,住的是10元钱一晚的小旅馆。
张伟说,从7月18日开工以来,我们克服雨季等不利因素,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安全施工、分步实施、分工明确、严格监督,加快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管网铺设的收尾阶段。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为村民吃上“定心丸”,解决2200余亩经济林及农田灌溉用水难题,增强村民发展经济林的信心和决心。
“以前我们村也种过苹果,由于浇不上水,苹果长得跟核桃一样大,没有水分,硬得咬不动,自己都不愿意吃,更别说卖了。”54岁的村民付光明提起从前满脸的无奈,而他今年却栽了9亩苹果,“这下好了,有了提水灌溉工程,浇地不用愁了,我们调产的信心也足了。”“今年,我们村新栽苹果树780亩,核桃树430亩,达到了人均2亩经济林,相信,五年后我们村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3万余元,那时的翟庄将变成瓜果飘香、村美民富的新农村啊!”对于村子的未来发展,张伟和村民们一样充满了信心。(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