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为什么如此被工人师傅称道,这里到底有什么“炫”的工程?近日,记者带者疑问前往汇丰路施工现场寻求答案。据翼城县住建局驻工地代表潘居义介绍,汇丰路建设工程是翼城县委、县政府今年确定的重点工程之一,于今年3月份开始动工。工程分三个标段同时施工,全长5000余米,宽60米,其中,主车道23米,双向六车道,绿化隔离带每侧各4米,非机动车道每侧各7米,人行道每侧各7.5米。该工程在人行道路面下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和通信管道,在慢车道路面下铺设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实现了雨水和污水的分离。
记者来到汇丰路施工现场时,负责该工程的翼城县住建局党总支书记辛树辕正与省五建的王工程师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土地上比划着。“能不能把原先设计的交叉路口的三角形环岛改成梯形环岛?把梯形的四个尖角换成弧状,既能确保过往车辆减速分流,又比较美观,而且四个角呈弧状的梯形形状像口钟,钟本身又有提醒和警醒的意思,很适合放置在交叉路口提醒司机避免事故,你觉得可行吗?”王工程师一边听一边颔首微笑。新的设计思路得到肯定后,辛书记兴奋地站起身来,全然不顾路边疾驶而过的车辆带起的尘土,咧开嘴笑了。
“工程全长5000余米,建成后俨然就是翼城的‘十里长街’。这条“街”的地理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很大,不仅能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还能大大缓解铁路南北居民和学生出行的交通压力,减少事故安全隐患。”潘居义眺望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一标段路段对记者说。
在潘工的引导下,记者从三标段出发,向北追溯着这项工程的北端起点——一标段。在三标段与二标段之间,成群的工人和大型机械正在另一项重点工程——汇丰路立交桥施工现场紧张忙碌着。这种上跨组合下穿铁路形式的立交桥工程在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中仍为数不多。建成后的汇丰路立交桥主要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行人通过侯月铁路。
鏖战正酣的立交桥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来自中铁六局的桥标项目经理马炮胜。当问及立交桥上跨下穿侯月铁路如何施工时,马经理一脸愁容,“和铁路方面协调施工时间比较困难,侯月铁路平均十几分钟就有一列车通过,这么短的时间立交桥施工根本无法进行。现在上跨侯月铁路高架桥工程已经完成了,经过与铁路方面13个部门协调后,8月22日到25日每天早上7点半至9点封锁相关路段进行施工,架设了8片梁,长30米、宽24米的桥段。下穿侯月线立交桥框构工程因为仍在与铁路方面协调,现在还没办法进行施工。这不,县政协副主席李文元也在这儿呢,几乎天天都要来工地守着,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协调进展……天天都要挨个儿问一遍。尤其对施工质量,要求特别严。”最后一句话,马经理的声音压得很低,但还是被正站在桥上向施工人员了解情况的李文元听到了。“桥上是车桥下是人,还有频繁通过的火车,人命关天的事,不严怎么行?施工很辛苦,但只有这条路按时保量修好了,所有人、所有的辛苦才值得!”李文元铿锵有力地说。
“从我们学校门口到南寿城村口不到两里的路程,以前多则1小时,少则也得半个小时才能通过,现在贯通县城南北的汇丰路虽然还没完工,但这部分路段已经通车了,两三分钟就能顺利通过。”翼城清华园中学校门口该校高三学生王锦,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喜悦。
清华园有近6000名学生,附近还有翼城县职业高中,以往每逢放假的日子,回家的学生分乘的校车因为路窄、路面坑洼不平以及要跨越侯月铁路,常常堵得动弹不得。现在,延续了近7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就将要彻底改写了,翼城的城市建设搞得好,真的是“炫得很”。
记者 段碧蓉 实习生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