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08:42: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临喜)近年来,在苹果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投入项目资金3156.6万元,推动吉县沼气建设蓬勃开展,极大推进了该县苹果生产的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进程,每年带动农户直接增收2020万元。
为提高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吉县大力发展“畜-沼-果”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设置示范点,建立示范区。他们选择交通较为便利、苹果产业基础好的东城乡社堤垣(包括社堤、雷家庄、柏东、东城四个村)予以重点支持。在资金投入上采取“国家出大头,群众出小头”的办法。以5至7亩的果园为单位,在果园内进行“一池四建”,即建一个8至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个12平方米的畜禽圈舍,一个2平方米的厕所,一个30平方米的管护房,年存栏5头猪以上。目前,示范区共完成“一池三改”530户,建成标准化的一池四建“畜-沼-果”模式150户。
这种模式在促进果园提质增效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社堤村村民刘文家,全家5口人,13亩苹果园,在果园内建有8立方米、10立方米的沼气池各一个,4个6平方米的猪圈,一个2平方米的厕所,一个30平方米的管护房。全家吃住在果园,进行果园生产劳动十分方便。2010年,养母猪1头,猪仔10头,出栏肉猪10头,收入9400元。产沼液、沼渣40吨,满足了13亩果园对优质有机肥的需求,节省肥料投资6000元。用沼气烧水、做饭、点灯,节省煤气费、电费820元。由于施了经过沼气池无氧化处理的优质有机肥,刘文家13亩果园当年产苹果12750公斤,个头大、果面净、着色好、甜度高,其中优质果12450公斤,商品果率达97.%,刚进入采摘期就被果商以每公斤4.6元的高价抢购,比其他果园每公斤多卖0.3元,多收入3735元。2010年刘文家养猪收入是19955元,而当年养猪的总成本是13740元,净收入6215元。通过发展“畜-沼-果”,每头猪产生纯利润621.元。2011年养猪行情见涨,上半年,他家已出栏猪5头,收入8090元。刘文家高兴地说:“咱养猪赚钱是捎带,多产粪才是心愿,咱搞的是沼配套、猪增效、果发财。”村民王拴虎,有果园6亩。
去年初,发现果园里一些树的叶子发黄变蔫,甚至死去。经技术员诊断,得了根腐病。
用了不少农药治疗,也不见好转。后来采用沼液配合农药灌根,效果很好,已经快死的树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刘文家、王拴虎只是示范区众多农户的典型代表,通过“畜-沼-果”模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实现苹果增产增效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果农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