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媒”富农家

2011-11-03 08:41:00 来源:

金秋时节,浮山县农业产业捷报频传:米家垣优质谷子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达到4500吨;全县存栏牛突破1万头;王峰黄花菜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东亲蘑菇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利润达90多万元;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22429万元,同比增长8.2%……这些耀眼的成绩得益于该县坚持科技兴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近年来,浮山县立足于科技兴农,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一手抓农业新技术推广、一手抓科技新项目转化,大力实施科技入户、科普推广、科技下乡服务等活动,积极搭建科技推广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平台,科技真正成为浮山农民致富路上的“新财神”。

     科技培训提升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浮山县把科技培训作为该县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要方式,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形式,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送进农家,改变了过去农民培训单一的课堂模式,探索出一条贴近农民需要、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新路子。今年已实施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
该县还建立了以农技服务中心为中枢、示范基地为基点、科技示范户为带动的科技推广网络,在乡村建立科普活动站,建起科普推广宣传栏,成立了科普宣传队伍,常年为农民提供农、林、果、牧、渔等综合技术服务,并进村入户为农民发放科技影碟和科技书刊。该县的农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基地引进或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和本地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以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农村形成了讲科学、学技能、用技术的良好风气。

科技改变传统种植

10月份正是种植地膜覆盖小麦的最佳时节,在浮山县槐埝乡地膜覆盖小麦种植示范区,机声隆隆,大型覆膜机来往穿梭,群众正忙碌着点籽下种,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该县共组织农机手400余人参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购置覆膜机303台,地膜153.8吨,建立了四个千亩核心示范点、一个万亩示范区。地膜覆盖小麦亩均比一般田地增产30公斤—50公斤,增产20%,一年就可使当地农村增收上百万元。
除了小麦地膜覆盖技术,该县还积极发展优良农业品种培育应用,推广玉米“一增六减”技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水浇田面积,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种植意识,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的高产和高效。

科技发展特色农业

笔者在北王乡东亲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由王东亲自己改良的“半地下室菇棚”整齐排列,棚内朵朵白净、娇嫩的双孢蘑菇破土而出,菇农们正在采菇。王东亲一边指着菇棚一边介绍道:“今年合作社的21个菇棚都出了菇,高峰期一天就能采350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今年东亲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利润90多万元,还发展了农户15户,解决了本村40多个村民的就业问题。
浮山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把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对特色农业项目实行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回村发展,引导矿山企业实现农业转型,培育形成了张庄大棚菜、中宝蔬菜、东亲食用菌、王峰黄花菜等一批特色产业。近日,该县的张庄大棚蔬菜协会、徐民牧业有限公司还分别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山西省科普示范基地”。(通讯员 李益民 周磊)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