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场鸡鸣人欢,养殖合作社热火朝天,肉鸡加工车间紧张有序……走进汾西县,一座座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昔日一户养十几只鸡、一家一个鸡窝的传统养殖方式已难觅踪迹,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建成。
汾西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该县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精心实施,力促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设畜牧养殖基地、打造三晋肉鸡养殖大县”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大畜牧发展格局,打造山区特色畜牧养殖强县,掀起了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浪潮。肉鸡养殖产业是该县今年启动实施的片区扶贫开发项目,致力扶持23个行政村建设5000只规模肉鸡养殖场79个,扶持1个龙头企业及4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培训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农民群众1万人次,项目涉及永安镇、僧念镇两个乡镇的23个行政村,肉鸡养殖农户3018户10788人。项目的实施,使该县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集约经营、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重大转变。
产业基地新崛起
为确保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县成立了片区扶贫开发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片区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乡镇和涉及企业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由项目乡镇负责人或合作社法人任组长,项目实施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驻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为成员,从而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组织领导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片区开发领导组与各项目乡镇及企业、合作社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地点、时间、资金、管理等内容。各项目乡镇、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与各项目村、项目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组织乡村干部逐村逐户落实建设任务和资金,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在108国道汾西县与灵石县交界处往西,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车半小时,记者来到汾西县永安镇太阳山村的制高点,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50余栋鸡棚尽收眼底。来到养殖区,记者看到所有的鸡棚都是标准化建设,鸡棚为玻璃钢简易结构,棚体为玻璃钢保温板,地面全部水泥硬化,并配套喂料、饮水、通风降温、照明、保温及电控系统。“肉鸡养殖是个好项目,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利润稳定,养殖户建棚还可以享受到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补助。”养殖户柏耀庆高兴地说,去年10月,他投资8万元建设了这座鸡棚,从鸡棚规划、建设实施到设施配套、技术指导,洪昌养殖有限公司都派专人进行跟踪指导,解决难题。柏耀庆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饲养周期最长不超过50天,一只鸡利润普遍为3元至5元左右,肉鸡一年可以饲养5至6批,按5000只的规模,一年至少可获利9万元至12万元。记者了解到,该县片区扶贫开发项目产业基地将新建5000只规模的肉鸡标准化鸡棚79个,购买鸡苗39.5万只,以及铺设鸡场沙砾路、场院绿化、配套建设电力水利设施等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龙头企业大转型
汾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是一家与山东省六和禽业集团共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承担的年产1500万只肉鸡养殖、屠宰及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9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年出栏600万只肉鸡养殖示范场,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厂,年屠宰1500万只屠宰加工厂,年孵化1500万只雏鸡孵化场。
“它的前身是一家集洗煤、焦化、化工、发电、冶炼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工企业。”该县扶贫局局长谭雪凡介绍说,为了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该公司于去年3月关停了污染大、高能耗的企业,利用原朝阳化工厂厂地和办公设施条件发展肉鸡养殖。目前,公司已成长为一个集养殖、屠宰、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畜牧产业化企业,实现了煤炭企业由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的转变,成为全县煤炭企业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的成功典范。
企业负责人申晓东带领记者参观了企业饲料库、生产线。申晓东深有感触地说,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对企业帮助很大,扶持完善了公司的冷冻、屠宰、饲料加工、污水处理、检验系统等设施设备,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公司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功不可没。
在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在现代化生产线上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加工饲料,有的在加工肉鸡,只见肉鸡缓缓从生产线上输出,并在集装运输负责人的指挥下装箱运销。申晓东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立足于建设一个农业和畜牧业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项目,形成一套科学的环节与环节之间、投入与产出的供需关系链。饲料加工为养殖提供饲料,种鸡场和孵化场为肉鸡养殖提供雏鸡,肉鸡养殖为屠宰加工厂提供肉鸡源,养殖、加工产生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用于洗煤、农田灌溉,鸡粪制成有机肥料为耕地提供肥料。本着“清洁生产、产量控制、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公司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产生的粪便、废水进行了合理化处理。对厂区、生活区种植绿篱、布置花坛、草坪等进行美化绿化,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生态、效益、环境于一体的花园式企业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该企业一期工程附属设施和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农业、畜牧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代表,成为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样板。
片区开发助跨越
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精心组织,制定完善了《片区开发项目实施细则》,县、乡、村项目建设领导组严格按照方案和细则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建设管理、指导服务等具体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迅速启动、有序推进、全面完成。项目乡镇及扶贫、农委、畜牧等有关部门加强服务和引导,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强化技术推广服务,着力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改、国土、财政、城建等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土地利用、资金配套和项目建设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坚持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县乡村三级及企业、合作社,对项目建设内容、实施计划、实施地点、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等相关内容,通过公示栏、宣传版面、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告,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该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使用交通、水利、农业、畜牧、农业开发等部门资金,发挥集聚效应,增强片区开发成效。与此同时,该县制定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严格按照规定,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资金报账制及集中采购等制度;项目乡镇及项目村与施工方签订合同,确保了鸡棚及附属设施建设质量;建立项目后续管理责任制,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签订项目后续管理责任书,巩固扶贫成果,确保农民稳定脱贫不返贫;项目乡镇和项目村共同制定具体的后续管理措施和办法,确保项目永续发展和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该县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年产200万只肉鸡、20万吨饲料和15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生产能力,带动项目区养殖户年人均增收600余元,带动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7亿元,利税2763万元,吸纳项目区1500人的贫困群众务工增收,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35000人发展养殖业,可增加农民收入7000余万元,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