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构建畜牧产业转型格局

2011-11-25 09:39: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要凯朝 侯建兵 郭璐)日前,笔者在汾西看到:年出栏600万只肉鸡的洪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人们在现代化生产线上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加工饲料,有的在加工肉鸡,只见肉鸡缓缓从生产线上输出,并在集装运输负责人指挥下装箱运销。
汾西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畜牧养殖是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省、市转型跨越的新形势下,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谋划转型发展大局,提出了建设畜牧养殖基地、打造三晋肉鸡养殖大县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大畜牧发展格局,打造山区特色畜牧养殖强县,实现了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集约经营、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重大转变。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530万头(只),畜牧总产值达到1.9亿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600元,畜牧养殖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龙头带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把龙头带动作为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和引擎,大力扶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出效益,也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汾西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前身是汾西最大的煤焦冶炼企业,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与山东青岛六合集团强强联手,毅然转向投资肉鸡养殖产业,建成了集肉鸡饲养、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养殖龙头企业。该企业年屠宰加工肉鸡1500万只,生产饲料20万吨,按照“统一供种、供料、防疫、技术指导、肉鸡回收、产品销售”的模式,带动汾西及周边10多个县市、3.5万人发展肉鸡养殖及相关产业,成为目前晋南地区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厂,将为带动全县乃至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已扶持发展畜牧养殖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75家,辐射带动全县1.3万农户发展畜牧养殖,年出栏畜禽500万头(只)。
集约经营提升产业效益。他们坚持把规模户、专业户、养殖小区作为扶持重点,引导广大农户采取股份合作、联户经营、集中饲养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经营效益。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规模养殖户680户、规模养殖场75个、养殖专业村20个、养殖小区15个。规模健康养殖已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农民群众逐步摆脱了原始的、传统的、落后的庭院式零星养殖方式。同时,该县把提升科技含量作为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大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舍饲圈养、秸秆青贮、黄牛冷配等实用技术,积极发展生态绿色养殖,打造出了“虫子鸡蛋”、“苦荞鸡蛋”、“尧月兔肉”等特色品牌。
工作机制提高产出效率。一是组织领导助动。县上成立了畜牧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县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协同组织,乡镇区和畜牧部门具体落实。二是重点项目带动。每年都将畜牧养殖项目列为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县乡村畜牧工作人员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乡镇和技术人员包场、包户责任制,积极开展良种引进、疾病防治、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户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机制。三是奖励扶持促动。县委、县政府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基金,自2007年开始,连续5年对畜牧养殖业进行扶持,累计以奖代补1000万元。四是防疫检测推动。几年中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县动物疫病化验室、动物卫生监督所化验室和8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配套健全了检验检测及防疫设备,为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补充了17名大中专专业技术人员,126个行政村全部配齐了村级防疫员,落实了乡村两级防疫人员工资、保险待遇。五是部门统筹互动。发改、农业、扶贫等职能部门,在确定项目时优先申报畜牧养殖项目,在资金安排上整合用于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全县一盘棋、齐心协力抓畜牧的工作局面。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