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6 09:38:00 来源:
(通讯员 刘冉玲 刘广亮)古县石壁乡因了一株天下第一牡丹而名扬四方。沿石壁河流域的村庄因了牡丹旅游景区的开发走上了苗木和第三产业调整的致富路,告别了单一的种植粮食的温饱格局。地处偏僻、经济基础比较差的上治村今年也不甘落后,千方百计转变思路,奋力走出发展困局。
上治村共有两个村民组,113户416口人,耕地3200亩,世代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属于比较落后的村子,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低于全县4962元的平均水平。当周围的村子都纷纷借助旅游业发展苗木风生水起的时候,上治村感到了压力,明白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不能只是养眼的风景,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实现科学发展。村支部展开发展大讨论,定出发展新思路,改变单一的种植格局,千方百计争取发展项目。发展苗木基地800亩,栽植了核桃、柏树,年收入比种植玉米多出一半。党员刘爱生发展种植业承包了荒山700多亩,种植松树,年收入达到8万元。发展壮大养猪基地2处,村民李永发养猪已经4年有余,年收入均超过3万元。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7.86公里的街道硬化工程,争取到供销公司50万元的缺额资金扶持,绿化柏树3.1公里。争取到国土资源局198万土地开发省级项目,新增土地面积600亩,拓宽村组循环路7.6公里。新增加水浇地500亩。建成了村级支部活动室、便民服务店,完善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到县残联3万元修建了4间房子安置了10名残疾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上治村地处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一直以来都不是县乡主要领导包村下乡的重点。今年,在省市干部下乡驻村的新一轮活动热潮中,该县把主要领导帮扶后进村作为一项主要措施,给后进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外力。10月份,县委书记李菲亲自包联了上治村,领导的支持和倾斜给该村带来了新一轮发展后力。通过广泛调研,李菲为该村理顺了发展思路,利用临汾生意人郭爱民在上治村创办的獭兔基地,牵线搭桥,争取獭兔基地辐射该村养殖业发展,走股份制入股分红道路。针对该村发展落后、贫困人口较多的现状,重点对贫困户进行实事和致富项目的扶持,为该村科学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和要办的实事,通过一支过硬的、头脑灵活的支部班子带动全村的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刘静】